1、一个历史时期的男女服式,往往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紧密关联,在南宋都城临安,尤其在宋金和议之后,社会安定,都市经济日趋繁荣;讲吃穿、图逸乐的奢靡之风,不但在王孙贵族和士大 夫的上层社会滋蔓,而且也波及中下层士庶;遭到加上临安的丝绸业和织布业的发达,这对妇女服饰的影响很大。

2、绍兴以后,南宋妇女服装不再是沿袭北宋旧制以宽长为主的款式,又不完全因循宣和服装改革以后的不旋衿纽,束身短制的妇女便服,而是进入了以长裙短衫为主体的多种形制的时代。


(相关资料图)

3、临安妇女不论贵贱,一律系长裙,宋史卷65记载:“理宗朝宫妃系前后掩裙而长地,名赶上裙”在《西湖游览志余》中,有“裙拖六幅汀江水”之句,妇女穿长裙,这在宋代话本小说里更是屡见不鲜。

4、裙的用料,按质分,主要有布、纱、罗、绸等品种,用得最多的是罗,故罗裙的统称。

5、至于裙的款式和色彩,更是多种多样,如细布麻裙、多幅罗裙、黄罗银泥裙、大红纱裙等,还有一种属于短制的旋裙,“前后开胯,以便乘驴 。

6、”据说这种裙,开始只是妓女穿着,而后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7、妇女上身衣服,一般统称“衫儿”或“衫子”,虽不束身,但系短制,有罗衫、绸衫、绢之前、布衫等,比较高级的是短金衫儿。

8、浒服色以青、红、白、粉为主色,配以各种明暗花纹。

9、有少数妇女,还在腰间配上一条绣花裹肚(围裙),更显俏丽。

10、“上著织金短衫儿,下穿黄罗银泥长裙,系一条乡花裹肚儿”,这大概就是当时临安妇女的时样服式了。

11、 临安妇女一般都梳髻,也就是将头发盘上头顶挽髻,犹如一朵彩云,故名云髻,好所谓“髻挽巫山一段云。

12、”在面颊两旁的鬓发上,撑起金凤,而一般寻常人家的妇女,买不起金凤,就用五色纸剪制衬发。

13、《清波杂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皇祜初,诏妇人所服冠,高毋得过七寸,广毋得逾尺,以角为之。

14、先是宫中尚白角冠,人争效之,号‘内样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三尺者。

15、等车檐,皆侧身而入。

16、琉长亦渝尺,议者以为服妖,乃禁之。

17、……当时名‘大梳裹‘,非盛礼不用。

18、”这里说的是北宋汴京的妇女服冠情况,这种宫冠,非礼不用,可见不是一般妇女服冠的发式,何况以后就禁止了。

19、南宋时期的一般临安妇女,自然更是不冠了。

20、南宋临安妇女对于头饰是相当讲究的,每个妇女都坠挂耳环;由于梳髻,钗儿也成了每个妇女必不可少的饰物,除了这两项基本头饰之外,还有玉簪、金钏、珠钿等饰物,这些首饰有、银、铜等金属制品,也有玉石制品,花式品种之多,无与伦比:仅钗一项,就有话头、素式、连二、连三、短钗等款式。

21、当时妇女的头饰是以多为美的,所谓“金银珠翠插满头。

22、”平时妇女们喜爱在头上插鲜花,栀子花被视为珍品。

23、每逢元宵灯节,妇女头上还插着雪柳、玉梅、闹娥、蝉、蜂、蝶、灯毪儿等等,这些饰物都是用丝织物或桑皮纸制成的手工艺品,是元宵赏灯应景之物。

24、当时诗人刘邦彦在《上元五夜观灯》诗中说:“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25、”当时妇女头上饰物之多,可以想见。

26、 南宋临安的妇女,大都是缠足的,她们把形同玉笋一般的小脚用长绢包裹起来,套上锦袜,穿上绣花鞋子,有的在鞋头上还扎着彩色绒球,叫“凤头”,故有“凤头绣鞋”之称。

27、我国的缠足始于何时?无确切资料记载,据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窨娘以帛绕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

28、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妇女缠足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们荒淫取乐的需要。

29、而这种陋习在何时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使中国妇女深受其害的呢?宋车若水《脚气集》记载:“妇女缠脚,不知起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北 宋时,妇女缠足虽已开始,但还没有盛行,尤其是南方妇女,大抵不缠足。

30、可是在宋室南渡之后,把所谓的“瘦金莲方”从北方传入临安,缠足之风遍日渐盛行起来。

31、当时行都上层阶级生活奢华,纵欲荒淫,一般人家的女子为了生计,以能当士大夫豪门朱户的侍女、婢妾为荣,于是投其所好,把足缠裹起来,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所谓“莲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了。

32、临安妇女讲究服饰打扮,虽蓬门贫女,亦有一两件锦衣罗裙或几样头饰。

33、“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而耻营生。

34、”庄绰在《鸡肋篇》中的记述,正是临安妇女服饰浮华的真实写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