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张悦
8月18日,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聚焦县域,对话未来”为主题,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会上发布了《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降至902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县域城镇化进程推进、普惠性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得到缓解。
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是县域义务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体。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留守儿童2200万人,去年这一数字降至902万人。2021年,普通生与随迁生、本省随迁生与外省随迁生的普通高中入学机会差距在缩小。
报告显示,我国县域学校整体获得了长足发展,县域学校间发展差距明显变小,不均衡学校布局得到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得到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问题有所缓解。
“随迁子女教育政策采取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政府财政为主‘三为主’政策,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地解决,现在提出要加强关爱体系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解读报告时指出。
薛二勇认为,新时期乡村教育改革问题,从内部看是乡村学校布局优化问题和乡村教师队伍振兴问题,从外部看是乡村社会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同、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相互支撑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乡村需求在变化,乡村教育的短板也在变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认为,乡村中小学学生如今身心健康问题仍需关注、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不足;乡村教师结构不平衡、流动性较高、专业能力待提升;此外,乡村学校生源和教学质量面临挑战、综合素质教育发展不充分、校园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社会力量是重要一环。陈红涛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从解决学生“能上学”到“上好学”,再到“全面发展”持续发力,未来也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