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海日报融媒体8月18日讯(记者 李兴发)8月8日至8月11日远在北京的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率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专家团队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20人,来果洛州人民医院开展包虫病手术,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董家鸿所带领的团队,为当地藏族同胞进行了10例包虫病手术。

亲自操刀上阵的董家鸿。

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坚持高强度的工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董家鸿和他的团队,诠释了什么是缺氧不缺精神。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让包虫病患者摆脱了病魔的纠缠。一条条捧起的哈达,述说着“好曼巴”的故事。

一下飞机,顾不上休息的董家鸿和各位专家,马不停蹄地前往病区进行查房,“你最近状态怎么样?”“还有没有别的病史?”“你得包虫病有多久了?”细致入微地询问患者病情,反复认真地查阅和观看病历及影像资料。在手术前,董家鸿都会组织专家团队,对每一个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和分析,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

董家鸿院士和他的团队研讨手术方案。

患者才昂患包虫病已经多年,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巨大泡型包虫病,手术风险极大。“董院士只是来这里坐诊几天而已,完全可以不做这台手术。”让当地医生才旦没有想到的是,董家鸿和他的团队经过认真会诊,几番讨论后,毅然决然走进了手术室。带着他在手术台上工作了八个小时,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非常成功。才旦说:“海拔3700,我一个当地人站了八个小时都已经很吃力了,董家鸿为了患者是在忘我的工作,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都让人钦佩。”

手术后的喜悦。

日月在交替,董家鸿迈着争分夺秒的步伐,不顾休息穿梭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5台肝部分切除术,3台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2台微波消融术,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一胆漏发生。“病房里每一位病人见到董院士,都在竖着大拇指,嘴里不停的说着‘瓜珍切’(藏语谢谢的意思)。他才是真正的‘好曼巴’(“曼巴”藏语中医生的意思)。”对董家鸿院士才旦钦佩不已。

董家鸿院士心里还装有草原上的下一代。

董家鸿清楚的知道,包虫病是牧区的“虫癌”,牧民群众对“虫癌”深恶痛绝,没有健康便谈不到致富奔小康。为此他7年间扎根青藏高原,深耕高原医学,为藏族同胞带去了希望和安康。更为重要的是,董家鸿长期科研和临床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科研数据,为高原病防治提供了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