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关于征集“2022年北京市科普资源”选题的通知》一经发布后,便引发各方积极响应,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部优秀科普选题的创作作品为“2022优秀科普创新成果TOP10”。
本期将展示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申报,团队主要成员包括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孙进、科普宣传与活动部主任仇海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子课题执行人段庆伟、社团工作负责人吴姿邑,以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科研员、海淀教科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副主任鲁小凡,学会部分青托人才共同完成的《一起去解锁北京城的生命密码——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之长河科考》。
长河,一条对北京城发展有着特别意义的河流,留下了太多可以昭示北京作为都城发展的生命印记,早在2018年首次开展河湖科考活动时便纳入到了科考范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这条秀丽的且记录着北京城发展史的长河边,多年来将长河作为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研发和实践,2022年又加入到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群体课题研究中,申报了《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理工附中“长河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一子课题。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作为海淀区教科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专家组成员,携手区教科院为该子课题提供专业支持,三方达成合作项目——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之长河科考,招募理工附中高一学生作为科考队员并组建长河社团,确定了从环境视角宣传长河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地理风貌、文化特色及其在城市水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跨学科学习内容,并以学生为出镜主体产出十集短视频作为本次科考的重要成果。长河科考有幸获得了北京市科协2022年科普资源计划的专项资助。
【资料图】
孙进老师为科考队员开设讲座:项目式学习的入项活动
为长河科考设计的项目化学习手册:《长河科考指引》
该系列短视频以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视角,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宣传,了解伴随长河的诞生、发展,其水源及周边环境在八百年间发生的变化,理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的由来已久,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的严重制约,以及其背后隐含着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而引起每一位北京市民的积极关注并反思日常行为,感召更多人加入建设美丽北京的积极行动中尽责献力。
科考队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样品采集
同时,该系列短片表达了20名高中学生,在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学科老师们的带领下,从环境视角以科考的方式去了解长河,每一集都会抛出问题然后为观者一一拨开迷雾,比如:
“我们为什么想了解长河?”
“本没有长河的北京为何要建长河?”
“长河究竟送过哪些水?”
“长河边为什么会出现江南街巷复制品?”
“长河观柳,观的仅仅是那些柳树吗?”
“长河水的颜色从何而来?”
“长河水上游为何曾经被叫停?”
在项目式学习中体验“玩水”新姿态,进而去认识一个与从前认知不一样的北京。
科考队员们在紫竹院湖检测水质情况
创作团队在谈及作品创作初衷时表示,水作为最关键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城市的灵魂与命脉。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座依水而建的古老城市,北京城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水系的滋养。进入新世纪前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加之气候变化影响,北京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由上世纪末不足300立方米减少到100立方米左右,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显示仅为118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1000立方米重度缺水和500立方米极度缺水下限标准。水资源的极度紧缺以及伴随而来的水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倡导公民节水是重要举措。对北京而言,水资源紧缺是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节水、护水、惜水应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从达成社会共识到成为自觉行动,需要全民广泛并持续参与,尤其针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河湖科考正是缘于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作为首都科技社团的责任意识,于2018年面向青少年群体发起的一项体验式、开放性的科学探索与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北京市科协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要求,活动突出科学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发展,迄今已开展4个重要水系的科考活动130场次(其中户外52次)。6年来,通过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每一季的参与者都会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北京缺水的事实,他们知道城里的每一处河湖只要有水,除了汛期的降雨外,几乎全是“买”来的外调水、再生水或者地下水,尤其是活动主要对象——青少年认识到水资源紧缺是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形成节水护水爱水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概念。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在长河科考策划设计中融入多年活动经验,同时结合国家2022年发布的新课标关于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主动寻求教育部门合作,参与到中小学课程综合化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中,为有需求的基层单位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本次活动招募到的海淀区这群爱北京又爱科学的中学生,他们在长河边学习成长,而他们所在学校推崇以长河为地域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海淀区教科院一直走在全市教改前列,三方均认可使用跨学科学习方式开展长河科考,并作为子课题《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理工附中“长河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第一阶段任务,以此为“长河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提供示范案例。
提及入选“2022优秀科普创新成果TOP10”有哪些感想时,创作团队表示,本次入选是对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多年坚持以精品意识做科普的高度肯定和褒奖,非常荣幸并备受鼓舞。河湖科考,已经成为学会探索生态文明素养养成落地实践的一个极好途径,借助自然课堂和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实地科考、实景观察、实时讨论,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鲜活,新概念的理解变得立体、全面,新观念的形成变得具象、有实际意义,为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宣传提供了实践案例,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可复制性和传播性,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环境教育之路、科技教育之路、科普宣传之路。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将此次入选作为新起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探索,产出更多优质作品,鼓励更多青少年走进自然,以环境视角去了解故乡北京,思考作为城市未来建设者的社会责任,并满怀热情加入到建设生态北京的积极行动中,为提升首都市民科学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一起去解锁北京城的生命密码——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之长河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