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北京汛期面临四大风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崔家宁

北京已进入汛期,防汛面临哪些风险?今天上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直言,从这么多年的防汛实践看,北京汛期主要面临四方面风险。

“第一就是我们城市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汛期强对流、短历时、雨强大的降雨,往往会造成城乡下凹式桥涵、低洼院落、地下空间等发生积水,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刘斌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市共有下凹式桥涵481座,近些年发生过积水的就有214座,其中发生过3次以上积水的61座。从全市积水点来看,2017年以来,共出现积水点593处,去年的降雨量并不算大,但是依然出现200处积水点,涉及到的点位136处。“特别遇到极端强降雨时,应注意加强防雨水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第二个方面的风险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北京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532处,山湖沟道427条。同时在汛期,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部分山区通信盲区的重叠,就会造成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大的防汛风险。”刘斌说。

第三个方面的风险就是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多年未经受考验,防大洪抢大险的意识和经验不足。“比如永定河,它的平原河段河道内75%堤段是沙质土,险沟险段比较多,永定河已多年未经受超过20年一遇洪水考验,万一真正来了大的洪水,堤防临水以后,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比较大。”

第四个方面的风险就是基层防汛应对能力和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刘斌说,全市各防汛系统还需要更加通俗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抓好防汛工作的社会动员,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提升广大市民对防汛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