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观众可以化身未来人类,走进异星表面,驾驶探测车辆,触达引力之外;也可以了解到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如何服务于工业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赋能交互体验……5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2023中国科幻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中国科幻大会将于5月29日-6月4日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活动主题为“科学梦想创造未来”。大会包括开幕式、专题论坛、科幻展、科幻活动等四个方面共40场活动,以科技创新为路径激活北京市科幻产业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科幻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平行论坛。通过中关村论坛的国际化平台,中国科幻大会将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新的起点,与全球顶尖科学家和顶级机构进行交流学习,为中国科幻融入更多的前沿科技理念和创新科技元素,同时也打开一扇让世界认识中国科幻、了解中国科幻的窗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幻盛宴,精彩纷呈
紧扣“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主题,2023中国科幻大会将“元宇宙”“京西科幻之城”特色融入活动,洞见“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展未来与场景应用。
5月29日晚,首钢园1号高炉南广场将变身“平行世界入口”,借助竖屏及柔性巨幕,利用3D Mapping投影技术在1号高炉外立面及周边建筑打造全息光影。开幕式首次采取全息数字人主持方式,通过动作捕捉、三维建模、语音合成等突出展示数字人技术,打造集想象激发、智慧碰撞、科幻成果展示发布为一体的平台。
作为中国科幻大会的一大特色亮点,北京科幻嘉年华活动也将同期举办,主要包括潮幻奇遇季、科幻电影展、科幻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四大板块。
其中,“科幻电影展”将首次举办科幻电影之夜活动,打造国内科幻电影首发平台,推介近期即将上映的优秀科幻影片。
“科幻之夜”永不落幕。科幻大会期间,在首钢园1号高炉每晚都会上演“科技冬奥”主题灯光秀。
“潮幻奇遇季”将在首钢园11号馆举办,围绕数字生活体验高地和泛科幻产业体验两个主题,涵盖XR影视、科幻画、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设立品牌日活动区,将于大会期间举办签约发布、舞台剧、项目路演等各类活动20余场。
“首都青少年科幻嘉年华”作为中国科幻大会重要组成部分,同期将在首钢园和北京科学中心分别打造“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间”和“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主题展教区”。在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也将联合发布《青少年科幻教育指南》。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表示,本届大会突出科技界和科幻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科幻与产业发展的创新融合。一是大力推动科幻产业与技术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关村论坛平台优势,打造高层次科幻发展平台;二是动员各方各界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科幻创作和科幻影视繁荣发展;三是突出体验感和参与性,大力营造群众喜爱的科幻氛围。
产业融合,造梦未来
科幻、科普、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已经逐步发展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品牌型活动。中国科幻大会由中国科协发起,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六年来,不断以会兴业、以会促产,积极搭建科幻领域交流互鉴、创想发展的综合型服务平台。
从2019年起,中国科协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三届中国科幻大会。2020年,双方在中国科幻大会上签署了《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科幻联合体、科幻产业基金、科幻奖项等工作,研究科幻产业人才政策,聚焦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并制定了《北京市促进石景山区科幻产业发展2022-2023年工作方案》,以推进北京市科幻产业发展。
本届大会策划11场高质量科幻论坛,旨在探讨行业发展热点,交流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也将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展厅展出。此次展览将围绕科幻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以“飞向科幻未来”为主题,分为“元宇数流-交感穿梭-智元空域-漫步未来”四个核心板块,展示芯片算力、数字孪生,交互体验、智慧出行,人工智能、脑机交互,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等相关技术。届时将有超过46家科幻领域企业的新技术展示、20余个科幻IP氛围道具装置和互动装置部署,共计80余项展项展出。在带领观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以科幻想象力触达未来”的同时,也积极面向科幻企业,促进科技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
此外,刘慈欣、王晋康大师工作室,中国移动咪咕、航天科工智能院、凌云光等70余家科幻、科技类企业相继落地科幻产业集聚区,1高炉SoReal元宇宙乐园、服贸会10号馆元宇宙体验中心新空间也将逐步对外开放,初步构建起“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特效制作+硬科技+沉浸式体验”的产业发展格局。
石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文化表示,三年来,石景山区以中国科幻大会为平台,以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以打造“京西科幻之城”为目标,注重市区联动,持续强化中国科幻大会IP落地运营。今天的石景山,正从“大会举办地”向“产业集聚地”转变,“中国科幻大会”已成为科幻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京西科幻之城加速崛起。北京商报记者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