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调研暨现场会在北京市平谷区召开。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平谷将结合建设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持续推进五个应用场景试点探索。其中,将率先在平谷南山、黄草洼等五个村试点打造新型乡村社区,保留传统乡村肌理的同时,提升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疏散场所的承载能力。还将打造城郊大仓,提升城市生活物资保障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造城郊大仓提升城市生活物资保障能力
狄涛谈到,复盘新冠疫情防控中隔离设施的建设使用等情况,感受到打造“平急两用”设施,“平”时服务高质量发展,“急”时保障高水平安全,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围绕“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平谷区在顶层设计、应用场景等方面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确保落得下、行得通、见实效。
平谷将结合建设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持续推进五个应用场景试点探索,打造“平急两用”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打造“平急两用”乡村休闲综合体、打造“平急两用”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镇核心区。
狄涛称,结合平谷“近城而不进城”“外联内通”的区位优势,平谷打造城郊大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藏粮于厂、藏粮于链的“五藏战略”,积极引入增量资源,提升城市生活物资保障能力。“平”时物流头部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急”时将物流仓储设施按需转化为“战时基础保供仓”,强化应急物流服务响应,持续保障首都物资稳定供应。
打造具备“平急两用”功能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农村地区都临时性实施了居家隔离措施。由于基础设施、百姓住房等条件限制,做好农村地区的隔离管控需要投入更为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平谷将拓展乡村多功能,探索推进传统乡村向新型乡村社区转型,提升农村地区应对突发新发重大卫生事件等安全风险的能力。”狄涛称,平谷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梯次推进”,在南山、黄草洼、罗汉石、海子、塔洼五个村先行先试,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保留传统乡村肌理,提升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疏散场所的承载能力。“平”时服务原住民和新业态人群日常生产生活。“急”时迅速转换为应急场所,满足应急处置、处突备灾等保障需求,有效提升应对潜在风险能力。
同时,平谷将引入市场主体,盘活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相对独立、房间密度低等特点的乡村休闲综合体。对在建的嘻谷拾光、桃花坞等10多个乡村休闲综合体全部嵌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隔离设施打造“横过来的隔离酒店”,使其具备“平急两用”功能。“平”时由市场主体运作,满足市民高品质休闲需求。“急”时由政府统一管理,迅速切换为应急保障场所。
筹建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缓解旅游旺季交通拥堵
平谷是旅游胜地,每年桃花节期间,区域交通流量大。狄涛表示,平谷将按照高速服务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首都东部集散地、应急安全保障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平急两用、交旅融合”的综合服务区,重点涵盖高速服务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首都东部集散地、应急安全保障区等四大功能。
狄涛透露,目前,平谷正在京津边界筹建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该服务区位于金海湖镇西北侧、承平高速休闲大会出口南侧,规划总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其中地下10万平方米人防工程用于建设“新型地下社区”。“平”时构建多元特色体验的门户支点,发挥交通旅游集散地功能,缓解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等“假日病”问题。“急”时转换为应急避难、紧急疏散、临时生活安置以及医疗救护场所,实现风险应急处置安全承载区功能。
狄涛称,平谷将统筹金海湖镇大文旅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保障,利用旅游资源“平时热、急时冷”、旅游设施易于“平急转换”的特点,探索“平疫两用”“平灾两用”“平假两用”“平赛两用”“平战两用”模式,建设“平急两用”集中承载区。引入头部企业,对现有酒店和闲置酒店资源、沉睡乡村、营地等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具备居住、办公、康养等多种功能。实现“平”时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急”时可作为较大承载力的集中服务保障。
当前,平谷区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和关键期,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试点建设“平急两用”发展先行。
此次会议主题是总结推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市场化方式结合政府必要的指导支持,在建设改造辖区内山区县(区)的民宿、旅游酒店、会展中心等场馆设施时,先期嵌入疫情防控设施建设要求,打造“平急两用”型基础设施,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提升旅游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突发时可快速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满足集中、多样、个性收治需求。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