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7时,2023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赛事设男、女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规模20000人。本届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主办,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资料图片)
经过激烈角逐,肯尼亚选手BRIAN KWEMOI KIRUI以59分37秒夺得冠军,打破彭建华1小时04分53秒的赛会纪录。杨克古以1小时03分41秒获得亚军,也打破了赛会纪录,卫冕冠军彭建华则以1小时05分08秒获得季军。女子组方面,刘敏以1小时11分07秒获得冠军,夏雨雨以1小时13分14秒获得亚军,徐冰洁以1小时13分35秒获得季军。
从科学完善的赛事保障,到创意十足的体育消费再到充满“双奥元素”的奖牌路线,本次赛事活动亮点纷呈,精彩满满。
全面保障,一切为了选手安全
为了参赛选手顺利、安全完赛,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保障方案,在后勤补给、志愿服务、医疗救护、赛后恢复等方面,为参赛选手全面保驾护航。
本届赛事延续采用100台集“人脸识别及测温”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在赛前领物、比赛日选手入场及完赛物品发放阶段对选手进行测温及参赛身份核验。此外,今年赛事首次将人脸识别核验系统与计时芯片系统数据打通,终点处人脸识别设备将实时核验出沿途计时点点位缺失的选手,有效避免“替跑”“蹭跑”现象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在后勤补给方面,赛道沿途共设置7个功能站点,为参赛跑者提供充足的保障,包括饮用水、功能饮料、降温海绵、能量胶、香蕉及糕点等。在志愿服务方面,共有2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近3100人参与到本届赛事中,身着统一黄色服装的志愿者“小黄人”活跃在赛事的各个点位上,成为赛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在医疗保障方面,共有22辆救护车组、7个医疗服务点,50名医师跑者、41名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援队保障人员、300名医疗观察员、8家定点保障医院参与,全力守护赛道平安和跑者安全。在终点区域,组委会还为完赛跑者打造了由冰敷区、冰池区、营养补给区、被动拉伸区、主动放松区、运动损伤诊断区组成的赛后恢复专区,组织了200名康复师和拉伸师,为完赛选手提供赛后恢复服务。
创新场景,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
4月13日至比赛当天,在终点区域的南侧,组委会设置了赞助商品牌宣传展示活动区、企业参展商区。除赛事赞助商之外,还邀请了市优质企业及体育周边产业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切实为广大参赛选手提供便捷的消费方式,推动“体育+消费”融合发展,将体育赛事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全民体育消费潜力。
在终点区可以看到,大家在完赛后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马不停蹄来到赞助商、参展商的展促活动区,体验了一把体育消费的快感。无论是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赢取的丰富奖品,还是创意十足的打卡方式、优惠多多的周边产品,对于选手们而言,都是诚意满满的体验。
双奥之城,打卡“鸟巢”和“雪花”
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也始终致力于向世界讲好“双奥之城”的体育故事。
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完赛奖牌以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为背景进行创作,正面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为原型,背面则是由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原型,两大奥运会地标元素的完美融合,表达“双奥之城,奔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此外,比赛沿线,除了途经众多地标性建筑,最后5公里左右,参赛选手还能看到熟悉的“双奥场馆”,例如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北京冬奥会期间,两个竞赛场馆分别承办了冰壶、冰球比赛。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的终点区域也曾是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颁奖广场的所在地。时至今日,北京冬奥会的“雪花”火炬台仍以城市雕塑的形式永久保留,与不远处的“鸟巢”交相辉映。
节日火热,又是一年“北京跑”
北京国际长跑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23年是北京国际长跑节创办67周年。1956年,北京市胜利杯环城赛跑创办,是当时我国最大规模的群众性长跑竞赛,次年更名为北京市春节环城赛跑。此后赛事规模逐渐扩大,比赛组织形式和路线历经多次调整,2007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长跑节,2016年,赛事升级为半程马拉松。
如此历史悠久的赛事,几乎每次举办都会吸引大江南北和海内外的跑步爱好者热情参与。今年的北京半马也不例外,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自3月15日启动报名以来,共有来自中国、法国、巴西等27个国家和地区共5万余人参与报名,其中男子选手占比为74%,女子选手占比26%。
相约天安门广场起跑,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共同享受完赛的喜悦,早已成为众多跑者每年的惯例,大家亲切地称其为“北京跑”。明年春天,也许我们还会再次相约,在天安门广场起跑,共赴这场马拉松盛会。
让我们相约2024年的春天,不见不散!
图片来源:赛事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