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晓勇

执著坚守,勇毅前行


(资料图)

从五年前的第四届,到如今的第六届,两次参加北京法院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两次荣获执行实施业务标兵第一名——他,就是北京三中院执行局执行三庭副庭长褚晓勇。

入职法院十几年,从东城法院到三中院,褚晓勇在两级法院执行战线上,妥善执结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调研、论文屡屡获奖,数篇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年度案例,多次立功受奖……在他看来,要成为执行法官的“排头兵”,既要懂法,也要明理,既要用法,还要有情,既要有力度,更要显温度。

“执”难而上,用担当作为铺就标兵之路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人民法院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黑财”执行到位2461亿元。成绩背后,就有褚晓勇曾经啃下的硬骨头。

在某项涉黑恶执行案件中,一笔需要执行的股权直接关系当地棚户区的拆迁改造与城市规划建设,但被执行人却早早将金额高达2亿的资产进行了质押。被执行人自以为万无一失,褚晓勇却敏锐嗅到了其中的端倪。

通过调档起底,他发现,被执行人将股权质押给了亲弟弟,而这极有可能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办理的假质押。为了深入调查情况,褚晓勇每天往返上百公里,协同多方查阅资料,最终在讯问笔录中找到了被执行人在外没有借款的供述,并查到资金是犯罪集团内部财产转移的银行记录,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当一份份铁证被摆在面前,被执行人的洋洋自得彻底变成了垂头丧气,承认了假质押的事实。扣划63个银行、股票、基金账户,启动30余项房产、股权、汽车等财产的评估拍卖程序。立案一个月,执行到位3.6亿余元,这是褚晓勇团队交出的成绩单。

深耕执行实施十余载,褚晓勇感到,在执行前、中、后,执行干警必须善于发现和处理与执行案件有关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信息,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牢牢掌握执行的主控权。“执行办案,要敢担当能作为,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敢闯敢干,事不竞成不罢休。

“执”为人民,用初心使命培筑标兵之魂

“合同没到期,我真的收不回来啊!我快70了,一身的毛病,全指着这个账户看病吃药。我肯定会积极与小商户协商,尽到我的义务。”

“不行,我们坚决不同意!裁决还没履行,怎么能解封账户!”

在一起典型行为类执行案件中,根据仲裁结果,被执行人孙某及某公司需要向某饭店腾退一排面积达5000余平米门市房,并恢复原状;孙某等还要向饭店支付租赁费用300余万元。但孙某早就把这排门面房转租给20余家小商户,而合同尚未到期。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褚晓勇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但案件执行一波三折。当确有困难的被执行人遭遇态度强硬的申请执行人,案件陷入了胶着。

要想推进“案结事了”,解封生病的被执行人孙某与医保挂接的银行账户是关键。褚晓勇绞尽脑汁,终于做通了申请人的工作,同意解封账户。在北京呼啸的寒风中,为了进一步了解案件执行进展,褚晓勇在一个20多平米的服装店里,与近三十位小商户谈得“热火朝天”。“不是我们不配合,可租赁合同没到期,凭什么赶我们走。”“现在正是黄金期,说赶就赶,我们的货怎么办?”一趟趟推心置腹的交流后,解决执行障碍的症结终于拨开迷雾现真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商户们获得了延长40天的缓冲期,处理货物后自行清退。

当商户清退得差不多了,案子又遇到了新问题。涉案房产的二层门面是被执行人精心装修,拆除有一定困难。有了之前的信任基础,申请执行人主动提出,二层门面不再拆除,经评估确定价值后冲抵被执行人应付的租金。最终,案件取得了三方共赢的结局,双方当事人都寄来了感谢信。

执行牵扯多方利益,瞄准矛盾的聚焦点,找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在褚晓勇看来,执行办案,就要守初心践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善意文明执行。”

“执”“新”合一,用创新实践夯实标兵之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院执行中也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一套房子尚有人居住,却要拍卖50%的份额,这是褚晓勇接手过的一个“新”案子。案件中,登记在被执行人王某名下的房产被查封后,王某前妻随即提起共有物分割诉讼,经法院判决,该房产由王某与其前妻按份共有,各享有该房屋50%份额。

对于这种房产,褚晓勇原本已经处置过很多次。因为按份额处置在实践上存在登记交付困难、房产价值可能贬损等情况,法院一般选择采取整体拍卖的方式。但在现场调查时,褚晓勇了解到,该房产是王某前妻的唯一住房,还关系孩子上学。考虑到案件的实际,整体拍卖显然不合适。

为了解决问题,褚晓勇从北京法院相关司法拍卖案例开始研究、追根溯源,找依据、找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产处置预案。最后,合议庭一致认为,从保护案外人权益角度出发,决定对涉案房产采取按份额拍卖的形式。王某前妻通过网络司法拍卖,以最高竞价成功竞得另外的50%的份额,在缴纳拍卖款后,案件成功执行。

这是北京三中院首例按照共有份额拍卖不动产执行案,在兑现生效法律文书、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依规保护了案外人合法权益,案件执行取得良好效果,也为共有财产处置探索出一个新模式。

执行工作,实体问题与程序事项交织,各项规范散见于各类司法解释、规章制度。褚晓勇说:“执行办案,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打破砂锅问到底’,勤思考善总结,认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是应对各类新挑战新问题的‘武功秘籍’。

“执”向未来,用精学深研培育标兵之风

“执行法官要善于做当事人工作,加强与当事人执前、执中、执后的沟通,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疏导、术后关怀,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

以北京三中院的“执行夜校”与“知行青年讲坛”为平台,这些年,褚晓勇认真总结执行办案经验,从执行办案基本流程出发,系统串讲执行理论与执行实务,帮助许多青年干警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

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研究理论热点。近年来,针对执行中认识不统一、操作有困难的环节,褚晓勇深耕执行领域,《追加、变更当事人制度的调研》等成果获最高法院肯定,《拍卖中拍定人迟延付款的应对措施以及最高额抵押中“最高额”的认定标准》等多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执行保证人制度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等论文斩获中国执行论坛奖项,《三中院调研P2P模式下互联网金融理财类执行案件特点并提出建议》等几十篇信息及调研成果陆续推出,这些为解决新时代执行难提供了有力参考,受上级单位肯定。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35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号角已经吹响”,褚晓勇说,“这对每名执行干警来说,是催征令,更是冲锋号”。标兵就是标杆。他将恪尽职守、御风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步履,奋斗在执行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北京三中院

编辑:朱梁文轩 汪希

审核:张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