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力“拼经济”,离不开“保用工”。节后首个工作周,各地迎来了招工保产的窗口期,新一轮“抢人大战”提前启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在内的多个沿海大省开启了“抢人”模式,大手笔谋划跨省异地招工,多举措确保回乡人员及时返岗,全方位助力企业实现“开门红”。节后“用工荒”“招工难”年年都有,今年似乎格外突出。(经济日报)
“节后招工”变“抢人大战”,这几乎已经成为常态了。从大的时代背景看,这自然可以归因为是“人口红利”退潮。而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的叙事框架下,不同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争夺,似乎也颇有说服力。
在前些年,社会普遍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送外卖比进工厂挣钱”。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业持续缺工的倒逼作用下,工厂普工、技工的薪酬水平,近年来呈现出的大趋势是“稳中有升”的。随着外卖行业烧钱补贴的力度减小,工厂工人和外卖小哥的收入差距,其实是缩小的,前者甚至还有反超之势。就此而言,经济因素,或许已不再是决定年轻人选择送外卖还是进工厂的主要原因。
既然如此,宁愿送外卖而不进工厂,显然要从其他方面寻找解释。比如说,生活品质。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多是宿舍式的集体生活,包食宿尽管降低了生活成本,但是生活的空间和可能性,也被极大压缩。“没有生活”,这是很多工厂年轻人共同的感慨。与之相较,外卖小哥,尽管也抱怨“活在算法里”,但终究比工厂生活要丰富得多。
很多工厂,有工作而无生活,有厂区而无“社区”,这必然使得很多潜在的求职者望而却步。除了打工赚钱,新世代的劳动者,对于个人需求、品质追求越发在意,这显著区别于上一代务工者“辛苦工作,省吃俭用,埋头攒钱”的行为习惯。异地做工进厂,若是无法融入当地正常的生活圈子和社会系统,那么于年轻人们来说,就越发成为一个缺乏吸引力的选项。
当前语境下,所谓“工厂招工难”,更多指向了,传统的制造业大省、用工大省的“招工难”。之于此,除了服务业从制造业抢人的因素,还有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就近进厂”所产生的分流效应。也就是在最近,江西赣州动员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推进“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的活动,引发全网热议……诸如此类的操作,并非孤例。这同样表明,招工难在很大程度上未必就是整体性矛盾,而是一种结构性矛盾。尽最大可能实现产业布局和产业人口的适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