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等会儿再进,里面人太多了!”2月3日9时许,昌平区公服中心招聘大厅外排起长队,门口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进入会场,一层、地下一层人头攒动,1400余岗位等待与有缘人相遇。昌平区“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节后首场招聘会火热开启。
招聘展位抢票一样被“抢空”,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200余人次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以“助力复工复产 助推一季度‘开门红’”为主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昌平区22个镇(街)及所属村(社区)同步开展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打造“线上+线下”两部分活动相结合的“送岗套餐”,方便求职者就近、就地择业。
(相关资料图)
北汽福田、有研亿金、万泰生物等4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参加本场招聘会,提供生产制造业、民生保供及高端电子研发领域等岗位1400多个。
现场云端招聘直播活动也同步开播,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播”团队走进招聘现场,通过“北京昌平”客户端、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进行全程直播、提供在线交流互动,让求职者体验“企业展示+岗位介绍+线上答疑+在线提交简历”四位一体的新服务。北汽福田、有研亿金、北京物美、北京二商、万泰生物、亚东生物6家企业参与直播活动,线上提供岗位607个,求职者在线和企业招聘负责人开展实时互动。
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齐俊国告诉记者,招聘会事宜年前就在筹备,本周三招聘展位预约通道开启。“我们一开通道,展位一下就都没了,就像抢票似的,手慢一点根本抢不到,好多企业还在找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平台展示自己,但我们这里只能容纳40多家企业。”
“我们往年也来过招聘会,平时比较关注,所以展位预约通道一开通就赶紧去预约了。”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宁女士表示。
“您好,您在找工作吗?”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些招聘人员没有展位,正拿着资料在摩肩接踵的会场走动,主动询问求职者的就业意向。“我们没有抢到展位,因为公司就在附近,也不想浪费这个机会。”一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场招聘会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200余人次,线上平台浏览11162人次,达成就业意向956人,接收简历(含线上投递)249份。
招聘会现场人气火爆。新京报记者叶红梅摄
求职者络绎不绝,有企业半小时内收到40多份简历
招聘会现场,不断有求职者进入。11时活动结束后,仍有求职者前来咨询。
“现场求职人数非常多,我们半小时内收到了40多份简历。”北汽福田招聘主管张雨辰告诉记者,“目前达成就业意向的人中2023届应届毕业生占约1/3,工作了一两年的往届生也占到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工作了十年左右的社会人才。”
北京二商大红门五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高鹏龙介绍,此次主要是想招聘一线生产岗和辅助的业务岗,以及人事岗和绩效岗,还有货车司机。“我们生产岗比如车间工人平均工资基本集中在7000-8000元。招聘会开始一小时左右,大约与15位求职者达成了意向,求职者以中年人为主,年轻人相对较少。现场招聘情况比我们预期好很多,对目前的招聘结果我很满意。”高鹏龙说。
在求职者中,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年人。刘先生是202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今年22岁,目前在做房地产销售,打算换一份工作,从事会计行业。他说,“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招聘会信息,今天就来了现场,目前找到了两家比较满意的公司。”
同样会计专业毕业的周女士现在已经35岁,之前在外地从事会计行业。“过完年刚打算开始找工作,看到有这样一个招聘会就过来了,现在已投了两三家公司,正等面试电话。现在疫情放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了,这种招聘会形式也很好。”周女士说。
在现场的求职者纪女士告诉记者,她想从事医疗器械相关的工作,之前在线上找过工作。“我上一家就职的公司搬迁了,离家比较远,就不干了。从去年8月开始,一直在家待业,当时疫情也越来越严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手机上应聘真的不方便,人一看你40多岁,就把你‘卡’掉了。”
招聘展位上,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正在沟通。新京报记者叶红梅摄
灵活就业社保问题受求职者关注
记者注意到,招聘会现场设立了政策咨询综合服务专区,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一揽子就业服务,更有职业指导专家现场提供就业指导,多层次多角度满足各类群体的就业需求,为企业与人才的互联互通“铺路搭桥”。
“今天有一些人来咨询灵活就业的社保问题,因为他们到这来找工作,可能暂时是失业状态,所以就想了解灵活就业怎么做、社会保险怎么办等问题。还有一些企业过来问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事宜。”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咨询服务科科长齐殿侠告诉记者。
据介绍,下一步,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将继续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围绕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通过市人社局官方网站“就业超市”平台、“百姓就业”微信公众号、“昌平就业”微信公众号、“北京昌平”客户端、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系统、“就业直通车”LED屏等平台,不断推出高校毕业生专场、回天地区专场和专精特新企业专场等各类招聘活动。
同时,继续联动镇(街)及村(社区)就业服务站,举办线上线下系列精品招聘活动,全力打造“零距离”公共就业服务,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专场”,为保障企业用工“加电续航”实现“开门稳、开门红”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招聘会政策咨询综合服务专区。新京报记者叶红梅摄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