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作为全国第一个遭受这波空前疫情冲击的超大型城市,北京能否尽快平稳“度峰”,可以说备受瞩目。在这一艰难的特殊时刻,如何在诉求密集爆发时回应民声民需,如何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困难做好准备,如何抓紧时间窗口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大考从各个向度检验着这座大城的抗压能力,也为提升城市治理、锤炼发展韧性提供了重要思考视角。

两周来的疫情高峰,北京与大规模感染正面遭遇,在这座超大型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那份紧张与焦虑。如今,大考仍在继续,但随着防疫新政深入实施,复工复产全面推进,随着越来越多人从“阳过”走向“阳康”,生活正逐步展示出这座大城原有的繁荣与生机。

按照国际经验,超大城市从正面受袭到度过感染高峰,往往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作为全国第一个遭受这波空前疫情冲击的超大型城市,北京能否尽快平稳“度峰”,可以说备受瞩目。在这一艰难的特殊时刻,如何在诉求密集爆发时回应民声民需,如何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困难做好准备,如何抓紧时间窗口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大考从各个向度检验着这座大城的抗压能力,也为提升城市治理、锤炼发展韧性提供了重要思考视角。

突如其来的冲击,对城市治理体系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贯彻执行能力是极大考验。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F.7具有极强的传染力、扩散性及逃逸性,北京拥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当发生大规模感染,尽管北京医疗资源相对丰沛,但面对极限冲击,依然会显得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和公共服务人员等同样出现集中因病减员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系统能力打了折扣,一时难以发挥最大效用。连日来,针对市民反映集中的就医购药难等问题,相关部门竭尽全力统筹调度,以多种方式扩面增容救治资源,推动医药企业满负荷生产,目前市民就医用药需求保障虽整体仍处在紧平衡状态,但已明显趋稳向好。也要看到,由于感染基数庞大,虽然占比不高,依然会有患者出现危重症情况,对此的治疗和保障是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标保健康、防重症的要求,将资源进一步聚焦老幼病残孕等脆弱群体,确保重点人群如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送医入院,入院后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疫情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经历这样的大战大考,让我们对于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越是困难,越依靠城市治理的基础建设和长期积累,基础服务稳定供给,城市功能稳定保障,生活物资稳定供应,接诉渠道稳定畅通,只有维持住这些城市治理的基本盘,才能给予应战应急更强的底气。安全领域有个概念叫“安全冗余”,即对可能的风险做出制度性防御,用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可靠性。大城之治,同样需要相当的“安全冗余”,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训练。凡事多想到前面,遇事快速反应、高效动员,不断增强城市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水平,恐怕是极端考验下能否掌握战局主动的关键。

市民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也是城市治理的主角,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与精神气质很大程度是通过市民主体的具体行为体现的。面对当前这场前所未有的大仗硬仗,首都市民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大气和定力。特别是当资源紧张的时刻,“非必要不打120”等呼吁获得广泛响应,街道社区大群小群迅速成为邻里互助平台,分享药品、物资共济。“互相搭把手”“有事您说话”帮很多人家解了燃眉之急,也一定程度缓解了相关资源的紧张。而随着对“奥密克戎可防可治不可怕”有了切身认知,越来越多人已经或正在快速走出焦虑,紧锣密鼓投入“阳康”后的生活。科学素养与文明水平,奠定了乐观淡定的心理基础,守望相助与共克时艰,让人再次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凝聚力和精气神。“城市和人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首都市民的文明素养与共治热情,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治理需要分外珍视的宝贵资源。

如果说现代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那么治理能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则是其不可或缺的灵魂。一座拥有自己灵魂的城市,一定能经受住大战大考,也一定能总结经验教训。艰难的过渡期终将过去,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让我们团结一心向前走、向前看,共同建设和守护更好的家园。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员:崔文佳

流程编辑:郭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