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我在上海参加ChinaJoy活动,与诸多游戏公司的朋友喝咖啡、逛展、喝酒,顺便还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虽然以前在上海呆过多年,却从未登塔过)。当时我们都很乐观,非常非常乐观。大家认为,游戏行业乃至整个消费互联网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中国游戏前途无量,中国文化产业也前途无量。《原神》吹响了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号角,上海的新兴游戏巨头都在筹划出海大作,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巨头孜孜不倦地寻找接受投资的游戏公司——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资料图】

在咖啡厅和酒吧的桌子上,我们聊到了互动叙事,这是游戏与影视融合的赛道;还有广播剧,因为音频娱乐可能是互联网最后的流量洼地;以及元宇宙,那年最热门的创业话题。

如果说当时有什么遗憾,那就是ChinaJoy主会场严格限制人流量,必须凭24小时核酸进入,而且一切大型表演活动均被取消。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毕竟主会场是给外行看热闹用的,专业人士只会混迹周边的会议、论坛。那次我跑了两个大型论坛,一个有四五百人参加,另一个有二三百人参加;现场几乎无人戴口罩,也没有大白提醒大家戴。在宽敞豪华的场地里,遍布着点心、零食、咖啡、鸡尾酒,创业者、投资人和互联网巨头的代表欢聚一堂,举杯相约:从胜利走向胜利!就连中概股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也抵达了一个阶段性的平台期,似乎随时可以展开波澜壮阔的反攻。

在从上海回北京的高铁上,我看到了那篇著名的“电子海洛因竟然成长为千亿产值行业”的文章。炒股的朋友面面相觑,在所有微信群发疯一般地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炒股的游戏行业的朋友普遍选择保持沉默,告诉我“静观其变”。下午晚些时候,那篇文章被撤稿了,由此引发了社交媒体的又一轮狂欢——果然,一切都会变好的,根本不会有什么曲折。马照跑,股找炒,接着奏乐,接着舞!有人说,悲观者往往正确,可是乐观者最终会赢得一切。彼时彼刻,所有人都是乐观者。

在那天抄底游戏股成功之后,一位职业投资人朋友意气昂昂地对我说:“2022年,一切都会好起来。年初我要在北京看冬奥会,年底我要去卡塔尔看世界杯。”

我提醒他:“卡塔尔好像很贵,看世界杯不容易。”他更加意气昂昂地说:“没事,明年我会赚到足够的钱,我们大家也会赚到足够的钱。”

我又提醒他:“你的护照没有过期吧?出入境隔离怎么办呢?”他更加更加意气昂昂地说:“难道明年这个时候,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

这种发自内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感动了我,让我也有了乐观的理由。我跟大家一样相信,经济发展无论如何是第一位的,要发展经济就不可能离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比水电煤还重要的基础设施,推动着消费内需,创造着高端就业。即便互联网平台可能已经成长到了瓶颈期,可是我们还有游戏,还有流媒体,还有各种各样的泛娱乐内容,以及方兴未艾的Web3(包括元宇宙)。它们都将创造无数的财富神话,推出自己的百亿、千亿市值公司,并且反哺信息科技基础研发的进步。

在互联网之外,新国货、线下消费是那年的热门名词,连锁咖啡馆和中式点心店的估值可以轻松突破单店1亿元,新茶饮和小酒馆的代表已经在港股上市。从上海回来之后,我一口气拜访了三家线下VR场馆,它们要么刚拿到了融资,要么干脆就在策划上市。在其中一家场馆现场体验时,我看到附近的一家新消费创业公司在这里搞团结,几十个年轻人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讨论着若干年内公司上市、买房买车、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愿景。

一个月之后,游戏版号没有核发。半年后,字节跳动成为了第一家解散投资团队的互联网公司。

我的那位投资人朋友,既没有看成冬奥会,也没有看成世界杯。至于究竟是缺钱还是出不去,不得而知。反正2022年,无论在互联网行业还是投资行业,很少有人的光景比去年更好。想到这一点,大家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2022年的ChinaJoy根本没有举行。一年之前还能在外滩或东方明珠推杯把盏、称兄道弟的圈内朋友,现在只能通过腾讯会议远远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其实,听不听又有什么不同?全年至今才发了300多个游戏版号,即便最乐观的人也只能期望明年可以发放800个版号,“那就勉强够用了”。

12月的第一天,我到了澳门。这是过去两年,中国内地居民最容易抵达的境外目的地。尤其是今年8月以来,各地赴澳门的个人旅游签注已经全面恢复。我本来以为在北京办理赴澳门签注会很困难,没想到在自助机器上才花了五分钟。然后我飞到澳门,目睹了空空荡荡的机场、空空荡荡的街道、空空荡荡的威尼斯人酒店、空空荡荡的新濠影城、空空荡荡的银河娱乐场。只有周末的澳门老城区还有一些人,但是游客人数并不明显多于周围的店铺服务人员。大众点评上的很多内地游客网红店都关门了,可能不会再开。

在酒店门口载我的出租车司机,急切地问我:“听说现在内地不用测核酸了,真的吗?健康码也不再有黄码了?你们来澳门越来越容易了吧?”我连连点头,告诉他报纸上报道的全是真的。于是他又疑惑地问:“为什么来澳门的人还是这么少?什么时候游客才会回来?”

我怎么知道?或许今年年底,或许明年;或许大家只是没有钱、不想来,而不是来不了。

司机把我带到了冷冷清清的官也街,传说中专门骗游客的小吃一条街。走在干净的砖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全面放开”之后的内地大城市的景象。所谓“放开之后的人间烟火气”,所谓“熙熙攘攘的报复性消费”,早已无数次出现在券商报告首页和自媒体标题上。但是,稍有常识的人就会知道,券商报告和现实生活完全是两码事,至少在A股市场是两码事。

当我看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那些极端乐观、忙不迭地宣布经济即将V型反转、现在是抄底互联网公司和新消费的好时机的朋友时,就忍不住想问他们两个问题:

你们没有经历过2021年吗?

你们还记得2021年7月的自己在想什么吗?

我可以预测到他们的回答。他们肯定会避重就轻,一边忙着开香槟提前庆祝,一边大笑着说:“悲观者或许正确,但胜利属于乐观者!”

错了。悲观者正不正确,我不知道,我也从来不希望做一个悲观者。但是,胜利永远只属于活下来了的乐观者。

活下来。无论如何都要活下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