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这样一个小组


(资料图)

他们不在抗疫一线,但昼夜工作

他们不直面疫情,却关乎大局

实时接单、登记入库、迅速派单

尽快对接、抓紧落实、跟进转运

……

他们电脑不关机,迎战海量数据

他们手机不离身,协调各方需要

他们分小队接力,与时间赛跑

他们就是密接管理组

近日,密接管理组还收到了一面居民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敬业高效办实事 点滴服务暖人心”。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7×24小时在线,3个小队接力奋战

密接组化身常亮“灯塔”

“早一分钟核对好密接人员信息,就能早一分钟上传系统、落实隔离,从而少一分疫情传播的风险!”——这是密接管理组成员们共同的信念!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为第一时间对密接人员落实管控措施,密接管理小组的29名成员,分为3个小队,每13小时为一个班次,开启了“车轮战术”。

“不论是信息收发岗,还是录入编辑岗,都是7×24小时在线,我们时刻准备着!”密接组负责人王焕新笃定地说。他们在工作中的13个小时强度很大,随时都会来数据,随时都会有派发,随时都要核实信息。大家每次交接班完成后,都会坐在椅子上缓一会儿。

这样的工作特性,安心吃饭反而显得不同寻常,大家早已习惯把核查信息当作“电子榨菜”下饭,一边录入信息,一边吃饭成为密接组的常态。即使是边吃饭边干活儿,每当需要接打电话核对信息时,组员们都会立刻放下筷子,清清嗓子再拿起电话。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下,即使是这个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团队,也有组员出现了内分泌失调、头痛难忍的情况。但他们相互体谅,彼此关照,总是为对方着想。“我们的队伍特别团结友爱,大家都希望能为身体不舒服的同事减轻一些负担,主动承担工作,让他们能安心休息。”王焕新说。

整合海量数据,创新工作方式

密接组进阶表格“工程师”

随时随地,来自流调组、镇街上报、其他区县和跨省平台横转的密接信息,如海浪一般涌向密接管理组。对于组员们来说,每日1000余条的密接者信息早已见怪不怪。

但每一条信息,都是一把发号枪,信息接收之时,便是枪响之刻,密接组就要争分夺秒地与病毒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提取信息,派发到各个镇街,再由社区来安排密接者的管控。

“我们主要是接收密接者的个人信息,整理入库,上传系统,再进行派发。”王焕新细致地向记者介绍道,“但这些信息的格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豆腐块’消息,有的是一句简短的话;有在word文档里的,还有在Excel表格里的。”各式各样的人员信息,都需要组员们逐条进行规范化,才能上传系统进行后续操作。

组员们个个都是“电脑通”,尤其对Excel表格了如指掌,说起“逻辑函数”“统计函数”“时间函数”“查找函数”,大家如数家珍,通过自身“硬本领”,高效、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管理。

不仅如此,他们之中还出现了“编程高手”。王焕新骄傲地说:“我们经常需要在几千条数据里,把其中的几十个身份证号核对出来。为方便整理数据,有组员用Excel里的VBA编辑器,编写代码,自行开发模块工具。通过清洗数据,筛查特定人员信息,节省了很多时间,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逐个核查,风险谨慎排除

密接组变身轨迹“追踪者”

密接管理组每天接收的信息数量多、内容杂,其中不乏漏写、误写的情况。这时候,组员们就化身为“侦探”,对标准化的信息进行格式核查,如有错误及时联系本人更正。

面对非标准化的信息,在出现错误时,大家也能从容应对。

“有时电话和地址无法核对正误,派到各个社区后又找不着人,我们就要根据已有的正确信息,进行回溯。”王焕新顿了顿又说,“一般是通过流调和大数据,如果还是无法核实,我们会通过公安机关再去协查,最终获取到准确的个人信息,对每个密接者的管理切实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有时即使密接人员已经到达了隔离点,还是会发生一些小插曲,需要密接组来进行核对协调。“X玲为什么还没有抵达隔离点?”组员兰响接到了隔离点工作人员的紧急电话,他立刻调出所有信息进行核实。最终,兰响发现仅是“一字之差”,此“铃”非彼“玲”,于是再次返给隔离点,重新调入管控信息。

疫情防控,细针密缕,组员们更是心细如发。“刚刚接到了密接通知,但我没有乘坐那次班车啊!”略带焦急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您不要着急,如果您没有乘坐这次班车,是否有证据可以提供?”面对这种情况,组员们总是严加把控,只有拿到确切的证据,才会认定风险排除,为其解除密接者身份。

机动协调全组,专解“疑难杂症”

密接组的“定海神针”与“行家里手”

负责人王焕新,是密接组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每一次密接管理任务到来时,他都会掌控全局,把握细节,及时落实。“他考虑周全、踏实严谨,‘细致地把工作做好,为疫情防控提供最详尽的数据’,是他的口头禅。”组员们纷纷表示。

作为新晋的副科长,张渤专解“疑难杂症”,是密接组公认的“行家里手”。他在2020年就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遇到棘手的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上前协商解决。“遇到情绪激动、不理解的居民,我会耐心安抚,站在对方的角度解决问题,核查信息,协调沟通。”张渤说。

王焕新和张渤为了让组员们能够多休息,经常从晨光熹微工作到月明星稀,是密接组的榜样。

在他们的带领下,密接组多次收到居民们的感谢信和锦旗,“能够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增量,密接组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一切就是值得的!”他们说。

岁月静好背后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防疫人员始终奔走在第一线

他们相信

春天会来,浓雾总会散去

全民同心,共同抗击新冠

定能赢得这场战“疫”!

文/本报记者 路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