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对于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智能客服不“智能”,转接人工客服难等问题,中消协表示,提供售后服务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经营者在利用技术手段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服务普及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与消费者有效沟通,不能售前“人工”,售后“智能”,甚至以智能客服为幌子,有意制造沟通障碍,阻隔消费者与经营者联系,拒不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澎湃新闻)

售前“人工”售后“智能”,售前客服小哥哥小姐姐百般殷勤“一口一个亲”,售后就换成机器人装疯卖傻对顾客合理诉求不管不问。你和它讲服务,它和你讲“智能”。不知从何时起,“智能”成了“低能”的挡箭牌。某些厂商卖家明明就是推脱责任,却偏偏拿“智能客服”说事。似乎,一“智能”就可以装死,一“智能”就万事大吉。

此前,很多企业把智能客服吹得神乎其神,俨然是有求必应。但一番实践检验下来,消费者求助于“智能客服”基本是鸡同鸭讲,使用体验糟糕至极。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追问是,所谓的智能客服,到底什么水平?如果“智能客服”真那么灵,为什么售前“人工”售后才“智能”呢?很显然,很多厂商对于智能客服的“弱智”也是心知肚明的。为了防止“智能客服”误事,宁愿多砸点钱、多雇点人来答疑解惑,为的就是稳稳把生意做成。

明知道智能客服不靠谱,偏偏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偏偏要把消费者当傻子忽悠。如果说售前人工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售后“智能”显然就是为了防止麻烦找上门。售后的所谓智能客服,智商无比堪忧、表现一塌糊涂,基本就是约等于没有客服。很多卖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显就是为了减少成本,为的就是自我豁免售后责任。

售后智能客服难堪大用,转接人工客服却是难于上青天,其结果就是消费者求告无门,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损失。应该说,这是对消费者法定权益赤裸裸的侵犯,与此同时也是羞辱着消费者的智商。售前“人工”售后“智能”,双重标准里,是赤裸裸的投机算计。售前售后一视同仁,少些伪智能多些“真人”真诚真心,摒弃“一锤子买卖”思维,才不至于路越走越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