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二十二期环境茶座上,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成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课题组发布了首份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旨在客观评价重点城市在全国“双碳”战略启动后的态势和进展。
首期评价涉及110个重点城市。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率先确认达峰的城市中,北京独占鳌头,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广州、上海均进入前五名,武汉名列第四。成都、青岛、厦门、天津、南京也进入前10名。在大城市领跑全国的同时,金华、嘉兴、中山等在中等城市中表现较好,南平、玉溪、衢州等小城市也排名靠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介绍说,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准确把握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禀赋,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鉴于此,课题组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公开收集数据,对各城市双碳目标制定、能力建设、资源和能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赋权打分,以便科学客观地判断各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进展和态势。
“本期评价发现,各地区对‘双碳’工作高度重视,但作为碳排放控制的重要政策实施主体,多数城市达峰目标和方案路径尚不清晰,‘双碳’规划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阳平坚说。
评价发现,“十三五”以来参评城市在控制碳排放增长方面取得进展,39%的参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脱钩趋势。但110个参评城市的碳排放平均增速仍高于全国增速估算值。“这意味着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较多的城市,参评城市在减碳方面总体尚不处于引领地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此外,部分城市表现出较好的低碳状态,海口、广州、南宁、北京主要在经济社会结构和碳排放水平占优势,成都、福州主要在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上有优势,深圳、昆明则在碳排放水平上表现突出。
阳平坚说:“参评重点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和万元GDP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全国均值,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于全国均值;参评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有待提升;少数城市电耗强度显著偏高,须严控两高产业扩张,同时大力实施节能增效。”
马军表示,减排趋势分指数是检验各地碳达峰趋势以及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变化脱钩程度的指向标。在减排趋势分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除武汉、深圳、昆明外,其余城市如攀枝花、焦作、淄博、盘锦等均为老工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因污染治理和产业与能源转型而呈现较好的减排趋势。
针对研究发现和指数评价中识别出的问题,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课题组建议各城市对照评价指数中的各个细化指标得分,识别出自身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中的优势和短板,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的“双碳”行动目标和方案;鉴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这一关键指标受自然禀赋条件影响大,建议加速构建区域乃至全国调度和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化解经济与用能中心和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空间错配难题。
另外,课题组还建议开展城市“双碳”领跑者行动,推进“双碳”试点城市或先行示范区建设。尤其要大力发挥城市人才聚集的优势,突出科技创新在低碳、零碳和负碳领域的支撑示范作用,通过“赛马机制”落实“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的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