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贵州”,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中国天眼、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还是贵州绿色生态?
这里是中国天眼脉动的心脏,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探索先锋,更是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谱写的壮丽画卷。
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前行的勇气与智慧,让我们一同探索贵州这片“云”上有为的土地。
(资料图)
“万桥飞架”通达四海
从“西南地理枢纽”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92.5%,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黔路难行一直是贵州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2019年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全面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络、通组公路为基础”的四级公路网络;全省高等级航道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正加快形成。
截至2021年底,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近一半在贵州,贵州桥梁共荣获古斯塔夫金奖3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1项、李春奖8项,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
近十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水运投资1.16万亿元。
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10公里,出省通道由15个增至24个,与周边5个省(区、市)均实现3个及以上通道连接。高速公路与高铁(全省高铁通车里程突破1600公里)齐头并进,共同构建起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陆路运输大通道。
实现了从西南地理枢纽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
“贵州钢绳”上天下海
牵引国之重器
从神舟飞船,到雄伟的超级大桥和漂亮的体育场馆,在一项项中国奇迹的背后,都有着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钢绳)生产的钢丝绳的身影。
2022年12月4日20时,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太空执行任务长达183天的3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而帮助他们顺利“回家”的,就有贵州钢绳生产的“一根绳”。
从“三线建设”时期一路走来,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钢丝绳的研究和开发。
在眼前全长648米的现代化工厂里,随处可见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平。
“港珠澳大桥”选择了它,“韧”是这种钢绳的特质。直径142毫米的钢索,吊装起3000吨超级工程施工构件;
远洋钻井平台选择了它,“粗”是它的技术亮点。直径达264毫米,解决了目前国内超大直径钢丝绳生产的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贵州钢绳用30年攻坚克难研发出来的密封绳,“密”就是它的独到之处。构成密封绳的异形钢丝,制作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丝丝严丝合缝、环环相扣,比同等直径的单股钢丝绳,承重能力增强20%,代表着世界钢丝绳生产水平的“天花板”。
“中国数谷”
“飙”出贵州速度
2022年,大数据对贵阳贵安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44.5%,达到了历年新高。
早在2014年,贵州就敏锐地嗅到了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并将数字经济战略拔高到全省高度。
苹果、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京东等一批代表时代科技前沿的巨头,也相继在这些年纷纷选择落户贵州。
在大数据的引领下,贵州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医疗、物流、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东数西算”工程,贵州成为8个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贵阳贵安成为重点打造的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2022年2月以来,贵州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新增国家算力网络贵州主枢纽中心、国电投、建行、美的云、南网能源等11个项目,是历年存量的1.5倍。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落地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8个,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225万台,平均上架率达到56.5%。
从过去的“东数西存”变换到新赛道“东数西算”,“中国数谷”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性发展时刻。
“中国天眼”遥望苍穹
征战星辰大海
在贵州平塘县大山深处,“观天巨目”正仰望着苍穹,持续接收着从宇宙深处发射来的电磁信号。
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今年以来,“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
如今的贵州已经不再只是风景如画的背景,它正以蓬勃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贵州正以“云”上有为的姿态,谱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部分素材来源 网络《飞越多彩贵州》
贵州钢绳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中国日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百姓关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婷婷
编辑 刘婷婷
二审 李勇
三审 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