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重峦叠嶂之中、蜿蜒河流之上,一座桥一条路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碧空如洗、青山如黛。建设中的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挺立的桥墩如巨爪嵌入大地,将在巍峨山间托举起快速通道的“脊梁”。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箱梁宽度、全桥长度在目前同类型桥梁中斩获4项“世界第一”赢得业界喝彩,未来纵贯南北的“通衢”缩短山里人连接外界的时空距离,唤醒人们心中关于出行的记忆、凝聚起进一步发展的渴盼。
一座山、一条河就能阻滞通行的年代,山里人用脚步追赶岁月。六枝特大桥所在的六枝特区中寨乡箐脚村,与隔壁的关寨镇毗邻,是两个乡镇往来的必经之地。弯弯曲曲的捞河在山间婉转。二三十年前,居住在周边的关寨镇村民蹚捞河支流、走羊肠小道去捞河、中寨赶集和上学的经历,成为一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行路的倦怠与辛酸,伴随奔涌咆哮的河流,在耸峙的山峰与低沉的峡谷间低吟回响,消弭在世纪之交当地架桥修路的喝彩声中。
一条路、一座桥就能点燃希望的时代,山里人用双手摸索前路。不放弃去山那边看看的愿望,久困于山的人终有驰往山外的一天。当地的民族村寨曾投工投劳,用铁锹、钢钎、锄头,在山腰拓宽度、延长度,在河上建石桥、修公路。千禧年后贯通的化捞公路前身,与另一条从峰顶蜿蜒至谷底的公路在六枝特大桥所在处交汇。新时代修葺一新的公路贯穿而过,串联起散布的民族村寨,开进来的拖拉机、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越来越多。山里的瓜果、煤炭等,依托深入深山的“毛细血管” 源源不断运往外界。“要想富、先修路”,耳熟能详的宣传语,昭示了山区的发展足迹,也镌刻进山村厚重的发展历程中。
一幅景、一产业就能寄望未来的当下,山里人用眼界规划未来。踏着大国交通事业蝶变的激越步伐,黔贵大地在“千沟万壑”上织就“高速平原”。随着“世界级”工程在山间建造,纳晴高速这条北上南下的交通“大动脉”,让附近的山村从幕后走到前台、从闭塞走向开放,也打开了人们的思维、眼界。发展农家乐、开发水上游玩项目……倚靠交通条件、依托一方山水、勤耕致富之业,曾经阻滞通行的高山、河流不再令人望而却步,反而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赏心悦目的好去处。
一桥立一路通。目之所及的地方不再让人望“山”兴叹,心向往之的远方只待一路驰骋。飞跃天际的大桥,必能让沿线山村台阶步步上、光景年年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