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传统技艺推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一直是非遗文化传承者们思考和努力的核心问题。从苗族妇女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绣品,到走到国际舞台成为惊为天人的艺术品,贵州的民族技艺一步一步让更多人看到,贵州山里曾经最普通的绣娘也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品牌创始人,这些收获,都是对一丝不苟的她们实打实的回报。

“网红”绣娘贺沾云:

用非遗表达时尚


(资料图片)

12月21日,经过5名绣娘15天的忙碌,安龙县第六中学的20套表演服装正式交付。“这是我第一次不用修改就直接获得甲方认可的设计。”看着这些精美的服饰,贵州蓝布谣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贺沾云不禁感叹。

贺沾云在工作。

今年的安龙县“两会”,近400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手提的公文包设计,便出自贺沾云之手。“在正式入职的前几天,领导打电话让我设计公文包。经过思考,我决定融入安龙县招堤街道当地的荷花、半山亭、醉荷亭三种元素进行设计。经过两次简单调整之后,三种蜡染款式均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并投入使用。”贺沾云说。

这只是贺沾云大显身手的一个缩影。台历、少数民族创意服饰、生肖挂件……高质量完成第一个项目后,各种订单接踵而来。今年,她的设计作品达20余个。

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在工作中,贺沾云潜心钻研蜡染、刺绣、枫香染、蓝印花布等技艺。在传承贵州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她积极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进行创新,设计出具有黔西南自治州安龙县当地特色的各类文化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贺沾云获2022年“最美贵州绣娘”称号。

安龙县是首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开展武术文化进校园活动后,在招堤街道海庄小学的教学课堂、课间操、体育课以及课外活动等,随处可见孩子们穿着新款民族校服的场景。“这些服饰和书包也是我设计的,我侄女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校服,非常有成就感。”贺沾云说。

贺沾云教学生做扎染。

“你就是视频上的那位村花?”平日里,不少人慕名前来公司参观和体验。除了从事设计工作,贺沾云在公司里还负责新媒体营销和短视频创作。在“云上村花”抖音号、微视频号、小红书号里的短视频里,均以贺沾云的日常生活主线,展现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当地朴素的乡村生活。

2022年11月,贺沾云参加了由贵州省妇联主办的2022年创业妇女网络直播培训班并取得网络营销直播专项证书。“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明年1月初,我们公司将开设新的账号用于直播带货,我将担任主播。”贺沾云说,近期公司入职的贵州盛华职院学妹将作为助理,共同开启新赛道。

杨阿妮:

打响“苗绣”品牌知名度

12月27日,雷山县阿妮秀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阿妮,拿着笔记本用心记录下新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主推的高定线,精准找到客户群体,今年与ZHUCHONGYUN创始人合作是一次东方美学的实践,更是向外探索,不断学习。”杨阿妮说这是2022年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之一。

2022年,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早发展的理念,杨阿妮多次到深圳、广州、上海进行企业品牌推广宣传,跑市场、找订单。从年初筹划到2022年5月,阿妮绣业组建了37人的专家顾问团队和运营团队,有了专家顾问团的集思广益和建言献策,有了运营团队的策划与执行,增强了阿妮绣业的企业活力,推动了阿妮绣业一年来发展的新局面。

杨阿妮(左三)

“经过多次走出去跑市场、找订单以及订单签约的经验总结,再好的产品,没有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终究导致订单流失或者减少,知识产权纠纷或者困扰。”杨阿妮说,阿妮绣业在专业人士的带动下,继续建立健全和完善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体系,增强了阿妮绣业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更值得高兴的是,阿妮绣业于2022年6月29日正式成立了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基层党支部,阿妮绣业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了阿妮绣业发展新局面,实现带动稳工就业13人,灵活用工就业30人。

杨阿妮告诉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2008年开始发展手工刺绣创办企业,在传承雷山苗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帮助妇女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2023年,她将继续加强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开发,积极参加政府、行业组织等举办的各种培训、展销、赛事活动,进一步推广阿妮绣业企业品牌和知名度,做好苗族刺绣文化研究和产业持续发展研究,强化线上线下联动,继续探索通过短视频运营实现产品宣传与产品销售。

如今,雷山苗族的传统刺绣特色和工艺知名度越来越高,销路越来越好,产品除在省内外供应外,还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2022年绣品数量15000多件,产值450万元。

苗家绣娘

登上中国日报

1980年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的蔡群是两千多万市值的苗绣公司创始人,最近,她的励志故事登上了中国日报。

她出生在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苗族聚居自然村寨,自她出生那会儿起,母亲就依照村俗开始为她准备嫁衣。历时15年,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马尾绣嫁衣终于完成,从捻线到织布再到刺绣图案,每一个环节都是母亲全手工制作。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蔡群打小就爱上了苗族特有的蜡染传统技艺,从小学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和蜡染。

许多年后,做了母亲的蔡群也花了近十年时间给女儿做了一件相同的嫁衣,衣服上绣了别致的龙头,鱼尾,蝴蝶和凤凰,寓意富贵平安和好运连绵。

织金蜡染是以铜制蜡刀或者手艺人指甲蘸蜡液后在白布上勾勒图案,经过浸染等工序制成丰富多彩的蜡染品,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21年12月,织金蜡染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织金蜡染传统的纹样靠技艺传承,不用直尺、圆规,纯手绘却分毫不差。这是绣娘们从生活和劳动中获取的灵感。”蔡群介绍。

作为苗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群多次获得蜡染蜡画类优等奖项。也正是在参赛的过程中,蔡群认识到蜡染刺绣的价值,她大胆决定在家乡创业,并慢慢组建起苗族蜡染刺绣公司,带动村里的留乡妇女一起制作手工苗绣蜡染产品。现在公司还开设了网店,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产品还卖到了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刚创业的时候,是我家两夫妻在做,两个人做到了二十个人,二十个人做到了六十个人,现在我公司做到了六百多人。2019、2020年的时候,公司产值有2200多万。”蔡群回忆。

2013年是蔡群人生里最难忘的一年,她当选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对于传承苗绣蜡染的使命感也更加强烈。

在接触了许多品牌和市场后,蔡群开始了更多的探索,她用洋葱染出浪漫的紫色,用百里杜鹃景区的杜鹃花染出美丽的粉色,并把这两种颜色染在寝具蜡染四件套上,一套要卖4000多元,订单络绎不绝。

另外,蔡群还为自己和姐妹们开设了一个作品展示馆,蜡染博物馆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展厅内展示着一些复杂的蜡画图案和精美的刺绣花样,如织金苗族蜡染鱼纹壁挂饰品,以及一些获奖作品,墙壁上挂满了一排排的荣誉奖状和照片。

林凤是蔡群的同行也是姐妹,因为看好绣娘的发展势头,林凤的女儿从毕节医专毕业后,直接回家跟着母亲学习传承苗绣。“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是值钱的!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女儿将来也要学习传承苗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姜雨熙

编辑 肖阳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