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3时许,毕节市金沙县龙宫煤矿二号井发生瓦斯超限报警,最大值竟高达6%,处置不当就有瓦斯爆炸的危险。


【资料图】

接到国家矿山安监局贵州局监察执法三处第二执法组组长彭新电话后,监察员吉炀静立即和彭新连夜驱车赶赴煤矿。

“必须马上停电撤人!马上!”通过电话调度,当得知井下有136名矿工时,监察员们心急如焚,他们以命令口吻要求煤矿立即停电撤人,不得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同时责成金沙县能源局迅速赶到煤矿井口清点人数,并召请金沙县应急救援大队队员立即赶往煤矿协助入井勘查。

贵州山区弯多路险,当晚又下着大雨,能见度不到20米,不到30公里的路程开了50多分钟。23:55,焦急的彭新和吉炀静赶到现场后,一路跑着直奔调度室。金沙县能源局工作人员和救护大队队员也同时赶到。

“井下还有人没有?”吉炀静第一时间查看人员定位,发现井下136名矿工已经全部升井,他心里稍微松了口气。而此时,煤矿瓦斯仍处于高值超限,煤矿不能自行进行处置,全部希望就放在执法人员身上了。

29日00:10分,迅速换上服装后,彭新、吉炀静和金沙县能源局、救护大队等一行8入井进行实地勘察。他们发现,瓦斯传感器报警的声音一直在巷道里回响。经科学研判,如果从回风巷直接进到超限地点十分危险。

井下人员当机立断,决定从进风巷绕道进入回风巷。当他们走到巷道中部时终于查明原因,原来是工人在用平板车运输液压支架时,因速度过快导致平板车侧翻,砸坏了瓦斯抽采管,最终造成瓦斯高值长时超限。

找到原因后,必须尽快处理。但他们马上又面临一个新问题:现场无法直接更换瓦斯管,怎么办?

经过反复研判,彭新和吉炀静终于找到了可行办法,决定用小的抽放管叠裹紧代替砸坏瓦斯管的作用。

于是,彭新和吉炀静将井下人员分为两组,他们一人负责一组,一组负责从500米开外地方搬运小的瓦斯管,一组负责瓦斯管的接口拼接。

经过半个小时协力奋战,井下人员终于将10根小瓦斯管辅助连接,并用备用风筒布临时包严。采用这样的措施后,井下的瓦斯浓度开始逐渐下降。

凌晨3时许,煤矿瓦斯传感器终于停止了报警,大家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但大家一直待在井下,确保瓦斯浓度恢复正常后才升井。等彭新和吉炀静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井口时,已是凌晨5时。

回到井上后,监察员们没有片刻休息,又马上召集企业负责人,就此次涉险事故发生原因和下一步工作措施组织反思和研究,要求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由于指导撤人及时、处置得当,有效避免了一起群死群伤事故。事实上,这只是贵州局监察执法三处监察员紧急处理涉险事故的一个缩影。

“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大,贵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复杂又严峻。只要矿山安全有需要,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冲上去,每次查处一个隐患,就有可能避免一起事故,挽救一名矿工生命。”回忆起这次参与的涉险事故处理过程,年轻的监察员吉炀静如是说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玲

通讯员 周璟

编辑 张秀云

二审 杨静

三审 彭美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