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贵州省大方县公安局正式将11件涉案文物,移交至贵州省博物馆。此次移交的11件涉案文物,是2020年大方县公安局破获的古墓葬盗掘案件中追缴的涉案文物。包含瓷器1件,玉镯、耳环、指环、发簪等玉器10件。经贵州省博物馆对涉案文物的材质、包浆、质量以及盗掘墓葬等综合鉴定,确认11件文物年代均为清代,具有一定的史料及艺术价值。


(资料图)

涉案文物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本次涉案文物移交,是贵州公安系统首次与贵州省博物馆进行深度合作,是破冰之举。为后续依法规范开展涉案文物移交工作,作出了良好示范。”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表示,经现场勘察确认,本次移交的文物均有明确的出土墓葬地点,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我们希望更多的涉案文物能在博物馆安家,得到科学研究和保护,并通过展览和观众见面。”李飞表示,接下来,贵博将做好文物登记、入库等工作,研究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将文物背后的故事补缀完整,挖掘研究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文物应有的尊严,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本次涉案文物移交,是贵州公安系统首次与贵州省博物馆进行深度合作。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文物资源内涵扩大、总量激增,并全面加大保护研究力度,在全国优化布局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

“2016年,贵州省博物馆入选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国家队’,并不断加强涉案文物鉴定评估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鉴定评估能力。”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涉案文物鉴定组组长宁健荣告诉记者,近年来,贵博严格执行《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合法、科学、专业地开展文物鉴定评估工作,为配合办案机关依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起盗掘案件,是毕节市近年来在打击文物犯罪中,追回文物数量最多、抓获人员最多、判刑最重的一起案件。”大方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丽娟告诉记者,从立案到结案,公安机关与贵州省博物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通过对被盗墓葬实地走访,和对涉案文物的鉴定评估,对依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次涉案文物从鉴定到入藏贵州省博物馆,对防止文物流失、发挥文物价值,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杨丽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小钰

编辑 王浩

二审 贺韬

校检 张欢 谢康萍

三审 赵宏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