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下,上菜了!”满满一锅肥瘦相间的猪肉,再佐以切圈青椒、西红柿和鸡枞菌等配菜,热腾腾的肚包肉火锅被端上桌后,经由火炉一加热,肉香、汤底鲜香、香辛味都升腾了起来。


(资料图)

刚上桌的肚包肉火锅

“肉一点也不腻,反而有一股浓郁的风味。”“这汤可太鲜了,究竟是怎么做的?”闻名许久,一时间桌上的客人都不住地品尝、夸赞。而这一锅风味的秘密就藏在一个个“猪小肚”里——

“保田蒋记肚包肉”坐落于六盘水市盘州市保田镇下保田村,虽然地处乡村,但这家二层楼的餐馆却早已远近闻名,一到饭点小楼里热闹不已、常是满客的状态。一楼厨房里,一排排竹竿上梁,天花板上挂满了一个个色泽红润、如大红灯笼般的肚包肉,好不新奇。

蒋成楼在自己的肚包肉“仓库”里

“猪小肚(膀胱)包肉是我们盘州的特色,但做得好吃却十分考验手艺。”18年前,蒋成楼创建了蒋记,从此便潜心钻研起了肚包肉的腌制。

每年的农历九月到来年正月,是蒋家制作肚包肉的时间,把本地猪肉切小块拌匀腌制之后,人工将一份份肉慢慢装进猪小肚里,随后烘干八到十天,便进入至少3个月的上梁风干腌制。

历时数月间的每个环节都考验着对腌制成功率的把控:肉选哪些部位、一个猪小肚装多少量的肉、腌料怎么配、风干场所的选择……只有把这些都掌控好,随着时间的流逝,猪小肚里的猪肉才会在腌料里逐渐激发风味。

生意红火,蒋成楼正在为客人备菜。

18年的沉淀,让蒋成楼的肚包肉口味越来好,也让蒋记的名气越打越响。如今,蒋记一年大约需要4千多个猪小肚,还经营起了坛子排骨等菜品,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旅客,到了保田镇总要到蒋记去尝尝,而他的女儿蒋先艳也将分店开到了盘州市。

“除了开分店,我家还有网店,全国各地都能吃到盘州的肚包肉,尤其是在外的贵州人,我们还会在网上教学怎么处理才最好吃,在外也能吃到正宗味道了。”蒋成楼介绍说,3年前他的女儿通过抖音引流、微信接单的方式开起了网店,凭借着好口碑和客户的推荐,生意好时一天能有3千多元的营收。

提到未来是否有多开分店、做加盟的打算时,蒋成楼实诚地说:“这些都得在保证品质和口味的基础上再来打算,肚包肉的制作工序多、费精力、考验手艺,只有传承最正宗的味道才能把根立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瑾 陈祖嘉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张婷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