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校园内生机盎然,在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基地里,学生种植的茄子、丝瓜、番茄等植物长势喜人,学校将此地命名为苾园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苾园春内,第一届学生种下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到了1米多高。一届接着一届,学生们在这片园地学习种植技能,播撒希望的种子,传递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能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在劳动过程中还能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学会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执行校长范光留说。

今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劳动课标2022”),要求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劳动体验有新意

今年“三八”妇女节那天,贵阳市环西小学开展了“我和妈妈互换一天”主题活动。通过与妈妈换岗,学生学会了劳动技能,也更能设身处地体会父母的辛劳,五年级(1)班班主任付老师告诉记者,“劳动教育可以把感恩落到实处,从一年级到现在,我清楚地看到学生通过劳动,逐渐从为自己服务到为班级、家庭和社会服务。”

贵阳环西小学开展劳动元素运动会

“劳动课标2022”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贵州各地中小学将劳动教育与节日深度融合,让孩子在节日气氛中感受独特的劳动魅力。

鹏城希望学校学生正在介绍自己制作的美食

此外,劳动教育场地不再局限于校园,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桐梓县尧龙山镇尧龙中学,师生组团前往该镇沿岩村狮子湾组“尧龙香米”水稻种植基地参加插秧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水稻田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

桐梓县尧龙中学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插秧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贵州各地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充分挖掘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基地有特色

“松地、培土、施肥……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要让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的。”从江一中劳动教师颜兴勇说。春季开学后,许多学校把“开学第一课”搬到了劳动基地。

从江一中学校劳动教育组带领学生开展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和种植实践

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江一中抓住机遇与当地政府联系。随着一批批百香果果苗送进校园劳动教育基地,从江一中将“如何学习栽种百香果”纳入劳动教育课程。

近年来,贵州各地中小学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建立了多个特色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劳动课程向本地化、科学化发展。

绥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划分了四个种植园,分别种有果树、豆内竖藤作物、棚类高挂作物等。学校教科主任张骏介绍,为了让劳动实践基地与学科教学融合,学校根据各学科教材内容挑选种植作物,让学生在学习《我要的葫芦》《种子的观察》《蚕的一生》等课程时,将抽象的教材具体地展现在种植园里,进而使实践基地的教育意义最大化。

眼下,贵州要求各地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

教师团队有创新

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美术教师贺思琪在一次外出学习中接触到蜡染,经过前期调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意愿后,她到丹寨学习专业蜡染技术,在撰写课程方案、向学校提出申请等过程后,蜡染课成功开课。学生们可以从描绘花样开始,充分体验与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劳动教育知识。

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学生学习创意蜡染

“把蜡染带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以前没接触过的技艺,大家对这门课程的热情让我既惊喜又欣慰。”贺思琪说。

“我们会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老师进行整体培训,由老师进行校本课程申报,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处提出建议,依托成功案例对其给予参考和指引。”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处副主任李瑞晨介绍,老师将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学校审核,经过学校审核修改完善后,由学生自主选课,达到开班人数后方可开课。

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学生学习烘焙

记者了解到,在劳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已开发了包含蜡染、泥塑、模型制作、花草标本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劳动内容。

自开展劳动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以来,贵州各地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发挥教研主体作用,利用自身专业背景,发扬专长优势,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指导劳动实践的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梁珍情

编辑 王小婷吴一凡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