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组委会表决,贵州大学成为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承办高校。这是贵州高校首次取得全国“挑战杯”的承办权,将有助于贵州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中,贵州大学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最具感染力奖1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近年来,贵州大学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有效激活了学校创新创业竞赛氛围,触发学校形成长效“创新创业”竞赛育人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创新创业发展迅速,受传统观念束缚较少、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成了其中的有生力量。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在各方的多措并举之下,贵州学子们的创新创业活力被持续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为更大程度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各大院校要继续立足自身实际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引进、推广创业导师制、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等方式,打造一批既深入了解创新创业,又能胜任课堂教学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同时,各高校要大力开发体系化的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创新创业打牢基础。

在校内,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平台,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创业并非一蹴而就,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身处象牙塔里的大学生相对而言经验不足。对此,学校也需依托上述实践平台健全相应的帮扶机制,常态化为学生提供前沿科研成果、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尤其是,要引导大学生紧紧围绕“四新”“四化”寻找开展创新创业的契机,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并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减少学生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学校通过强化实践育人,方能更好地助力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创新创业成才梦。

创新创业千头万绪,除了高校,我们还需积极引导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来,不断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和拓宽创业项目落地渠道,打造富有活力且能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

编辑韦依

二审刘娟

三审王璐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