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去年年底,国家版权局同意在贵州省设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据悉,“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是全国第14个,西南第2个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也是继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后,国家版权局授予的第2个特色专项类版权贸易基地。

“2021年我省共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200929件,占全国登记总量的5.04%,居全国第6。贵州是民族民间文化保存较完整的省份,中国传统村落及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版权管理和印刷发行处处长戴戟表示,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难得的版权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和转化潜力,同时依托贵州省大数据优势开发的版权登记平台首创数字版权存证与登记“双证模式”,基于无钥签名区块链技术提供数字版权存证与登记服务,为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近年来,持续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工程,通过开展上门服务的方式,累计登记民族民间文创作品万余件,基于民族民间文化版权的开发与利用,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全省省基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创意生产企业在版权保护领域取得明显进步。活动的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贵版流金”已经享誉全国。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基础资源、创新的重要体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建设重任在肩。贵州将立足激活民族民间文化的版权价值,发挥民族文化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全面保护,开放合作,按照“版权产业化、服务数据化、管理现代化”构想,做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运营体系构建的规划,推动形成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流通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继续实施民族民间版权服务工程,加大对版权相关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助力版权创意的转换,帮助民族民间文化创意衍生行业树立版权意识、强化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价值,夯实版权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行业贡献率。

与此同时,增强与国家其他版权贸易基地特别是西南省份的沟通联动,对标行业先进标准,引进有效资源,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州),以及行业等社会力量,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手段,为民族民间文化提供一站式版权服务。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优质版权作品创作活力,推进版权服务和效能更好适应版权贸易的新要求。在企业层面拟设立版权交易联盟,在各市(州)将分设版权工作站,实现交易资源实时共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桂榕 何晓璇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