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电影院时,看到一群人穿着亮粉色衣服,甚至不需要看票根,你就知道她们是真人电影《芭比》的观众。

《芭比》电影的上映无疑是近期最大热点话题之一。IMDb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芭比》真人版电影的全球票房已超过8.1亿美元(约合58.1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另一热门电影《奥本海默》的将近两倍,且已拿下2023年全球总票房第三名,超过了今年五月中旬上映的《速度与激情10》和六月初上映的《蜘蛛侠:纵横宇宙》。

上映两周多,《芭比》热度仍然不减。这些《芭比》背后的数据故事,你知道吗?


【资料图】

《芭比》更受英语国家欢迎

相比于国内,《芭比》在英语市场更受欢迎。

根据猫眼专业版全球票房最新统计,截至7月27日,《芭比》位居全球票房第一,但它的高热度并非“全球统一”。

虽然电影在中韩两国票房表现并不差,位居票房第五,但受欢迎程度显然不如美国和澳洲这些英语国家。仅美国一个地区,就在全球票房中贡献超过3.5亿美元(约合24.9亿元人民币),占比近五成。

《芭比》女性受众占比近8成,但不是同期电影中最高的

《芭比》上映初期,电影制作人和美泰方就其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质进行的多番争论,就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热度离不开《芭比》商业片属性之外的“女性主义爽片”定位。

但事实上,在国内上映的同期电影中,这部以“女性主义”为定位的电影并没有在女性受众比例排序中占到最高位置。由黄渤、王一博领衔主演的《热烈》,其女性受众占比最高。

与之相关的是,一个月前热映的“拯救恋爱脑”电影《消失的她》女性受众比例为76.4%,略逊于《芭比》。

多变的芭比形象:超过250种职业

电影中,“芭比乐园(Barbieland)”里出现了医生芭比、法官芭比、建筑工人芭比、总统芭比等多种职业形象,肤色和身材也是多样化的。这些芭比不仅出现在大荧幕上,她们都有自己的玩具原型。

1959年3月9日,第一个芭比穿着黑白条纹泳衣在纽约玩具展上首次亮相。彼时,这个扎着标志性马尾辫、身形苗条的娃娃是当时市面上唯一一款成人娃娃。芭比娃娃的推出推翻了长期以来的观念——所有女孩都只想成为母亲,所以才给她们婴儿娃娃来抚养。

芭比诞生后的六十年里,它逐步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为人所知也最畅销的玩偶。

不过,芭比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的诞生之初正赶上1960至1970年的第二波女性主义思潮。人们争取男女平等的同时,也在关注种族及残疾人平等。象征着性感的白人芭比陷入质疑。1963年,“芭比保姆”系列附送的一本关于如何减肥的书,更是将美泰推上了风口浪尖。

无论是因为害怕销量下跌而顺应政治正确的潮流,还是真正出于平权的考量,第一个黑人芭比于1979年上架,包装盒上写有“She"s black! She"s beautiful! She"s dynamite!(她是黑人!她很美!她很火辣!)”;1997年,坐着轮椅的玩偶Becky推出,她被设定为芭比的朋友。

不仅如此,美泰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推出了超过250种芭比职业,从宇航员到总统候选人,这个玩偶形象也在不断挑战那些传统意义上男性主导的行业领域。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Helga Dittmar等人一项2006年的研究表明,5至8岁的幼女接触芭比娃娃后,相较没有接触的同龄群体,会更有身材焦虑,也会更渴望纤细的身材。

芭比的瓜子脸、大长腿、凹凸有致的身材和皮肤光洁白皙的形象,自进入市场后就被诟病加深女性刻板印象,制造身材焦虑。

2015年,由Lammily公司推出的身形正常、皮肤不那么完美的Lammily娃娃冲击了芭比娃娃的销量。次年,美泰公司首次推出多种身材芭比娃娃,包括“丰满”“高挑”“娇小”三种新体型,并有了7种肤色、22种瞳孔颜色、24种发型可供选择,甚至有史以来第一次让芭比穿上了平底鞋。

电影里的情节,现实都能对应吗?

《芭比》电影中的角色毫不避讳对美泰公司的吐槽。

电影中提到,美泰公司管理层成员都是男性。现实中,据美泰官网,公司目前董事会成员共11人,女性有5人。执行管理层共有10人,其中3人为女性,分别担任美泰电影公司执行制片人、负责企业传播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人力官。

而在电影中提到的历任CEO中只有两位是女性却是事实。在公司成立的近80年时间里,美泰仅有过2名女性CEO。

2014年后,美泰困境重重。一方面是来自竞品的冲击:《冰雪奇缘》IP大热,电影上映次年,Elsa玩偶超越芭比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另一方面,全球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对真实身材的追求呼声高涨。

支撑起美泰收入近四分之一的芭比,销量却持续多年下降。这艘以玩具制造起家的小船,在市场和社会价值观的风浪中步履维艰。

美泰现任CEO伊农·克雷兹2018年4月上任前,四年换了四个CEO,但都没有成功拯救美泰玩具连续下跌的销售量。

多部动画版《芭比》在流媒体上映,但反响平平;真人版《芭比》也曾三易其手。

上任后,伊农·克雷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把美泰从一家生产玩具的制造公司转变为一家管理特许经营权的 IP 公司,把买家变成粉丝。同年,美泰建立电影部门。自2009年起,就陷入合作困境的真人版《芭比》,终于在与华纳兄弟的合作中,被成功送上大银幕。

电影《芭比》于2023年7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图片来源:华纳兄弟)

至于《芭比》电影热潮退去后,美泰是否能走出它的“经济危机”,路透社的评论文章认为:美泰可能会从电影《芭比》的票房中分得一小部分,但预计影片上映后的玩具销售收入将是美泰公司的最大收益。

而瑞银集团的 Arpiné Kocharyan 预估,这部电影上映将对整个芭比系列产生整体光环,但因为电影分级的存在,观众往往是年龄更大的群体,并非芭比娃娃销售的目标受众,所以转化也存在困难。

无论是销售玩具还是打造 IP,总是隐身幕后的美泰,从未有一次像今天这样,通过电影《芭比》的镁光灯为大众所熟知。

然而,正如英国《卫报》评论员Natasha Walter在评论中提到的那样,《芭比》以及其背后的女性赋权语言,“并没有成为(社会)变革的手段,而是成为了(美泰)进一步释放消费主义的工具”。这部新电影为美泰带来了一波利润丰厚的营销机会。

尽管美泰CEO伊农·克雷兹在电影上映后与《时代周刊》的采访中,表示希望电影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而不是一部“加长广告片”,但在实操上,美泰毫不手软,牢牢抓住了机会:其官网、亚马逊等各销售渠道上,在电影上映后同步上市多款芭比娃娃及配套产品,销量可观。Zara、H&M和Gap等快时尚品牌也推出了芭比连帽衫、香水和牙刷等联名商品,“万物皆可芭比”。

Walter指出,整个商界,高管们都学会了谈论抱负和榜样,并提醒年轻女性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和抱负。尽管大家如此坚定关注这种梦想差距(dream gap),但世界各地的妇女仍在陷入现实差距(reality gap)。“差距在哪?不是期望值低,而是工资低,缺乏托儿服务,苦差事,不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女权主义者需要能够挑战资本主义的过度行为和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而不是拥抱它们。”Walter批判道:“美泰公司致力于使用女权主义语言向妇女出售越来越多的塑料废料,在我看来,这是对我们以前彻底社会变革梦想的一个糟糕的回报。”

2023年7月24日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芭比的世界(Barbie"s world)”。(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2023年7月24日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是“芭比的世界”(Barbie"s world)。无论大众反应是积极还是消极,美泰的世界或许正在重新打开。


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