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官网6月9日公开的“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去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再探新低。此前的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已经创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公布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

这一数据创下了1986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来的新低。

同时,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从数据来看,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80.3万对,下降10.5%。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财经报道分析,结婚人数快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婚育年龄推迟、适婚人数减少、思想观念变化、疫情影响等多个方面。

第一财经报道援引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分析,现在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大多数人在27岁以上才结婚成家。董玉整说,从主观因素来说,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身、不婚、不育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董玉整分析,现如今很多人不太想结婚,不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也会影响年轻人对结婚的选择。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据界面新闻报道援引人口专家何亚福的说法分析,近年来结婚人数减少有几个原因:一是年轻人口下降,根据“七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二是由于婚育成本高以及婚姻观念改变等原因导致结婚率下降,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25.75岁,女性为24岁;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此外,结婚成本和疫情因素,对2022年的结婚数据也造成一定影响。

何亚福指出,结婚人数下降会对出生人口有负面影响,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且已过生育期的老年人,对出生人口没有太大影响。结婚人数下降伴随而来的是初婚人口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一孩出生人口,进而对人口自然增长带来影响。

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此分析:我国结婚人数大跌,其实并不出于人们的意料。被视作风向标的“520”这天的热况不复从前,早已泄露了“天机”。对于90后、95后这个新的婚育主体,相比上一个代际,他们本身数量就相对减少,受教育年限的普遍增加叠加“立业”难度加大,让不少人主动或被动推迟婚育。

尤其是,该群体关于婚育的思想观念生变,不婚化或者说单身化走强,婚育意愿降低。女性经济崛起、生活方式日益多元、性别平等观念觉醒甚至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等,可能都与此不无关系。更进一步说,这或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必然结果。

文章认为,结婚人数的减少,无疑将直接影响新出生人口,这让我们所面对的老龄少子化的现实更加严峻,而若要论及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的全面冲击,更让人心生忧虑。不过,要改变该数据的走势并不容易,这本就是个多变量的复杂方程。既如此,眼下不如做好必要且紧迫的生育支持服务,如完善托幼服务供给、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等,减少家庭的养育成本,让那些有意愿跨入婚姻大门的年轻人轻装前行,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唐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