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查看刚刚收割的小麦。本报记者 马昭 摄

“三夏”抢收,龙口夺粮。西安周边部分村子已陆续展开麦收,各地集中人力、机械等,科学组织小麦抢收。6月6日,本报多路记者直击环山公路沿线蓝田、长安、临潼等麦田收割的繁忙景象。

“烂场雨”急坏了庄稼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8时许,记者驱车前往西安市蓝田县安村镇宋咀村途中,随处可见街道两边村民院子里及村道边,到处晾晒着小麦。

宋咀村三组村民张西峰在西安工作,父母种了5亩麦子,最近持续下雨,急得两位老人团团转。雨刚停,就不停地给他打电话让赶紧回家收麦。

6月5日下午,急匆匆赶回家的张西峰一看,麦子确实到了收割的时候,可地里到处都是积水,轮式收割机下地肯定会陷进泥里。父亲却说,“三夏收麦,就怕‘烂场雨’;龙口夺粮,不让一碗饭的工夫,不管咋样,收回来放到家里,心里踏实。”

当晚7时许,张西峰叫来一台收割机,把麦子全部收割完了。

麦收时节,许多像张西峰这样的年轻人即便外出打工,也会回家帮助家人抢收。

“麦客”:必须加班抢割

长安区王莽街道土门峪村五组村民陈栋帅望着正在收割麦子的履带式收割机,顺手从三轮车厢抓起一把湿漉漉的麦粒说,“要不是这么长时间的‘烂场雨’,今年的麦子肯定大丰收,也用不着争分夺秒地抢时间。”

陈栋帅家里种植了1.6亩地,按照去年1.2元—1.3元的收购价,千斤的麦子能挣些钱。趁收割机将麦粒往三轮车里倒,陈栋帅指着站在田间的一位背包的男士说:“他是外地来的,专门帮着我们收麦子。”

“麦客”王灿干这行已经18年,每年家乡的麦子收完并插上稻秧苗后,便和哥哥王宇宏开着收割机出门了。他们每年的第一站,都是土门峪村。

“今年比往年时间紧,一般天气好的话晚上是不用干活的,但是今年不一样,必须加班抢割。今天早上6时,我们就开始下地收割了。”王灿告诉记者,他们在长安这边收割完后,下一站去兴平,一路向西,最后去甘肃。

收割机正在抢收

村民抓紧晾晒麦子

农机服务站统一调派机械

随后,记者来到王莽街道中心广场,不远处停着近十辆收割机等待着去田间作业。一个挂有“王莽街道三夏农机服务站”字样的小亭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亭子里,王莽街道党工委委员马亮正在微信群里调度农用机械。马亮介绍,从筹备到组建,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服务站的搭建,成员均为街办干部。

“对路过的和闲置的农用机械进行统一调配,村民有需要,可以在街道工作群中进行登记。我们也将掌握的情况第一时间发布。有的村需要皮轮式收割机,有的则需要履带式收割机。登记后各自联系,同时解决这些农机手的住宿问题。”

王莽街道耕地面积3.4万亩,沿山区域以果林业为主,小麦种植以北部为主,种植面积1.9万亩。“从昨天中午开始大面积收割,截至昨天晚上,共完成收割约500亩,预计今天收割面积能达到3000亩。”马亮说。

下午2时,实时气温30℃。房前屋后、乡间道路、文化广场……一切能利用的场地都铺满了麦子。“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所有的村道都可以晾晒。这在往年是没有的。”马亮表示。

顺着王曲往东就上了神禾塬,一大片麦田呈现在眼前。大片的麦田与秦岭相互衬托,形成了令人惊艳的风吹麦浪的景象。

这里是长安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每年收获季节,塬上的麦子连片成熟、一片金黄,每天都有众多游人前来拍照游玩。“天气预报说6月7日有雨,大家伙今天不敢收割,担心收回去没法晾晒,6月8日要是天气彻底放晴,整个塬上就能大面积收割了。”村民张星星说。

“靠牢”收割机吃上“定心丸”

临潼区代王街道代北村,一大早就陆陆续续有收割机开进田间地头。

6月6日下午,记者在代北村麦收现场看到,公路边相对平整的地块,一台收割机完成一亩地的小麦收割,用时不到10分钟。

“收完晒上了,心里也踏实了。自己家吃也吃不了多少,也是等着商贩上门收购。有个别不太好,有点担心卖不上好价钱,但整体还可以。”早上就已经收完,一位村民正在路边的水泥地上晒麦子,不一会就会仔仔细细地用耙子把地上的麦子耙一遍。“今天日头正好,勤翻身,干得快!”

在代北村,除了收割机外,田间地头里蓝色的农用三轮也正在忙碌着,从收割机的斗里将小麦接出来,要么在路边晒着,或是将晒干的运回家。

代北村村小组帮忙提前“靠牢(预约)”收割机,就给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明天早上8时咱们村来两台收割机!不着急的人就等明天!”中午12时,骑着电动车顺着村里各处麦田都去转了一圈,回到家顾不上吃饭,小组长黄向宇就赶紧在村小组的微信群里发了消息。

黄向宇说:“年轻人上学的、务工的比较多,忙夏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每年儿童节一过,就相对集中地组织大伙一收。大家伙看自己时间,能抢收就尽快抢收,毕竟粒粒皆辛苦,咱盼颗粒归仓。”

文/本报记者杨静李永利石喻涵李佳实习生张译丹图/本报记者马昭代泽均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曹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