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
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
(相关资料图)
经抢救无效而离世,年仅48岁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警示
近期
我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侵袭
全国大部地区
最高气温已突破35°C
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C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
截至6月30日
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
日数为4.1天
比常年同期(2.2天)
偏多1.9天
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那么,到底什么是热射病?
和中暑有什么区别?
怎么识别,又要怎么急救呢?
为此,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专家提醒您: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
中暑了!您该怎么办?
中暑,也叫热相关疾病,是一种夏季典型的“气象病”。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气温≥35℃时,中暑人数可急剧增多。每年7、8月份是中暑高发期。
一般来说,中暑可分为三个阶段: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
高温还可能会带来“心理中暑”
中暑是什么感觉?
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之后怎么做?需要吃哪些药吗?
这份防暑攻略请“趁热”收好↓↓↓
特别提示:
①不要忽略早期症状,如头晕、头疼、烦渴、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出现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②不要往昏迷伴有抽搐的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刻意束缚患者肢体,可用软物(如床垫等)垫在患者身下。如果发生呕吐,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呼吸道通常,防止误吸。
最后,《我是大医生》特别提醒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患有慢性疾病及户外运行爱好者等特殊人群,中暑的预防很重要,高温天气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休息,多补充水分。居家老人空调开到26度,保障三餐规律,不要饿肚子,保障睡眠,管理好慢性病,不要长时间从事剧烈运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烈日炎炎,总有人坚守岗位
向坚持在户外的你们致敬
转发!不要轻视任何中暑症状
希望大家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