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高星)科技赋能,实现垃圾源头可溯、精准计量和终端远程可视化监管,朝阳区近一半的生活垃圾可实现回收利用……5月25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暨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在日坛公园举办,朝阳区亮出垃圾分类三周年“成绩单” 。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年来,朝阳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2021年的36.16%,到2023年第一季度45.82%,垃圾回收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朝阳群众的自觉行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有增无减。

活动现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创意鼓舞和趣味时装秀等节目表达了朝阳群众和青少年支持分类、参与分类的热情。现场设置了科普展示区、手工互动区和游戏问答区,让朝阳群众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垃圾分类理念。此外,现场还对2022年北京市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及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

平房地区福盈家园3号院是本次表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地区办事处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会充分考虑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居民、物业各自优势,一起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

据了解,三年来,朝阳区全区2000多个居民小区均按照“四有三选配”的标准,对垃圾桶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让垃圾桶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改善了居民投放环境。为实现全品类垃圾分类回收,在每个小区均配备一组“四分类”桶站外,全区还设置了1021处可回收物交投点,1000余处大件、装修垃圾投放点,263座分类驿站,实现了居民小区“4+2”“大分流细分类”的垃圾收运管理模式。

从2000多个居民小区、6100余家非居民排放主体,到专门队伍规范收运,再到各品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三年来,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搭上了智能化“快车”。全区结合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分四批次将289辆直收直运车,245座密闭式清洁站,7座可回收物中转站和分拣中心、4座末端处理设施接入系统,实现垃圾源头可溯、精准计量和终端远程可视化监管,可以更好的指导各街乡、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我们又探索将区级垃圾分类日常检查、各街乡垃圾分类运行服务三方单位值守打卡等数据上传至小程序,逐步形成垃圾分类检查考核综合评价模式,为深化区级、各街乡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垃圾桶站满冒、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朝阳区城市管理委与区监督中心建立垃圾清运不及时12345预警机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小问题发酵,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同感。同时,针对居民大件垃圾投放难等问题,朝阳区实行“垃圾不落地”机制,居民可将产生的大件垃圾投放至小区内的大件垃圾投放点,积攒够一车后由属地街乡通知区环卫中心上门清运,区财政负担部分清运处置费用,该模式实现了精细管理和便民服务双突破。此外,朝阳区还通过建立“日检查”“月考核”“专题调度”等工作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