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贵州京剧院冯冠博凭借其在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中的出色的演技和优异的表现获奖。这也是贵州迄今为止获得的第三朵“梅花”。
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是贵州京剧院精心打造之作。《阳明悟道》全剧通过“权刑贬逐”“长亭送别”“亡命天涯”“荒山瘗旅”“龙场悟道”“讲习布道”“此心光明”七个部分,讲述了王阳明历经磨难后在贵州龙场悟道、讲学布道的故事。全剧以王阳明悟道前后的故事为着墨点,生动地再现了王阳明与贵州乡民相处、反省悟道、讲学布道的人生经历,形象化地阐释了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即理”“致良知”的精神内涵。
圣人的抒写绝非易事,怎么在围绕史实的基础上来开掘圣人悟道的戏剧情景,将生命历程与悟道过程相结合,进而阐释抽象的思想理念,是京剧《阳明悟道》创作的难点所在。编剧以王阳明的心路历程为主线,提取他悟道前后的人生片段,选取核心事件,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来开掘“悟道”的戏剧情境、构建人物形象、阐释心学理念。再经过贵州京剧院优秀老生冯冠博精湛细腻的塑造,把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心路历程和他的心学理念呈现给观众。
(资料图)
如果说王阳明的求道之路是《阳明悟道》的筋骨,那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则是血肉。第一场,剧以热开场的方式交代以刘谨为首的锦衣卫残害忠良的社会背景,王阳明直抒己见为忠良辩护,痛斥阉党,王阳明敢于抗争的正直形象跃然眼前。在第四场中,穷困潦倒患病的王阳明把自己补身体的鸡汤送给吏目,并在吏目一家病死蜈蚣坡后不顾仆人的反对去埋葬他们,一个具有人间常情,正直,善良的王阳明呈现出来。除了王阳明外,剧中的其他人物也有其独特的形象,善良的丽娘,机智的龙珠、阴险的刘谨……丰富的群像塑造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也让整个剧更丰满耐看。
《阳明悟道》的成功离不开主演冯冠博的精彩演绎。他是贵州京剧院文武兼擅的老生,他嗓音高亢洪亮,功力扎实。在王阳明的塑造中,他用情、理、技相融合的表现方式,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和韵味十足的唱腔把一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他的心学呈现给观众。在第一场中,王阳明因为直斥刘谨的罪行被廷杖四十大板,舞台上,他用翻扑跌打摔等武戏动作来表现被廷杖的过程,用“抢背”“吊毛”等毯子功来表现被廷杖时的闪躲和痛苦,精彩的甩发功则表现了他被廷杖后的激愤。在剧中,他还巧妙地运用唱腔和手眼身步法的配合,表现不同情境中的人物心境。在第四场中,王阳明在埋葬完吏目一家后,由吏目一家人惨死的结局联想到自己的暗淡的人生,从而发出“今日我来葬吏目,他日何人葬阳明”的悲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他灵活转动的眼珠和不断变换的走位把王阳明对自身前途和命运未卜的悲叹外化出来,悲叹抒情之余一个技术性极强的“僵尸到”把他心如死灰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第五场,王阳明用唱念结合的方式来回望自己的求道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利用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把王阳明回望过往之悲和悟道成功后之喜外化出来。
《阳明悟道》虚拟与写意相结合的舞台呈现让剧情随着人物的意念自由穿梭,使得剧中的故事表达简洁明了。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方法。在表现王阳明前往贵州龙场的场景中,王祥通过手执马鞭来表现牵马前行;通过马的嘶鸣惊叫来烘托王阳明即将被刺杀的危险处境。在表现从京城到龙场一路之艰难的场景中,舞台分为前后两个表演区,吏目三人和王阳明三人,分别交替于舞台前后方表演,交替的表演在简明表现京城到龙场路途艰险的同时还给人命运相似的感觉,为接下来王阳明“沦落人哭沦落人”的抒情唱段奠定情感基础。在龙场悟道一场中,采用了意识流和蒙太奇的手法,用“时空交错,虚实叠影”等方式分别把刘谨的恐吓,苗阿公的友好,吏目的惨淡放置于一个时空,来展示王阳明复杂的内心世界,自由的时空处理也为接下来人物的情感走向做足铺垫。
在配乐上,除了传统的文武场伴奏之外,还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这次《阳明悟道》的配乐邀请了贵州省歌舞剧院加盟,院团之间的合作不仅能拓宽各自的创作渠道,还能丰富彼此的艺术创作。在表现王阳明为吏目一家祭祀的场景中,用了西南地区独具民族特色的乐器——芦笙,这种根据剧情需要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融入剧中的表现形式在丰富剧情表现的同时使得剧本身带有民族地域性,是比较独特的一种表达。
文/聂春琴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邱奕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