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月,我国北方各大冰场相继开放。近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2023年1月份安全风险提示,提醒人们前往正规冰场游玩,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
记者从消防部门获悉,最近一周之内,北京市119指挥中心已经接到6起冰面救援警情。元旦假期前后,通州区、密云区就接连发生人员被困冰下的意外事故,发生了人员遇难的情况。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处野外河湖无人监管的冰面上,仍有不少人涉险“滑野冰”。
(资料图)
在北京京藏高速东北侧的一段南沙河,河面已经大面积结冰。下午3点,很多人来到冰面上,放眼望去,冰面上玩冰车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小马扎、两根滑雪杖,就可以在冰面上肆意地滑来滑去。还有家长让孩子躺在雪橇上,自己在前面拉着绳子跑。
与正规冰场相比,这里的冰场处在开放状态,并没有监管人员,出租冰车雪橇也纯属个人行为。此时气温在3摄氏度,阳光也很充足,两片冰面已经明显出现融化的痕迹,泛出两大摊水。
就在离水不远的地方,始终有很多人在游玩嬉戏。除了滑冰,还有人拿起锥子玩起了冰雕。他们先把表面冰层凿开,再用凿下来的碎冰堆成不同的形状。
在北京亮马河、马家湾湿地公园等多处河湖冰面上,类似的情况也有出现,“滑野冰”等危险行为仍然存在。
同样是室外冰面,正规冰场与野冰在安全程度上有何区别?
根据相关规定,当冰层厚度大于等于15厘米时,冰层承载能力才能满足成年人上冰,露天冰场的冰层需要达到15厘米才能对外开放。
事实上,正规冰场有着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北京陶然亭公园为例,冰场内安装监控探头50个,人员配备对讲机35部,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到现场管理疏导。此外,冰场还有专职测冰员对冰面厚度进行测量,每天3次填写测冰记录,并由公园安全应急科、派出所进行监测。每日冰场关闭后,还会安排专人负责冰面的维护保养,及时修补冰裂,做好冰面清扫、浇水等整理工作,保持冰面平整光滑。
相比之下,野冰由于无人维护,缺乏安全保障设施和安全员监管,冰面往往薄厚不均或有裂缝,很难保证冰面厚度达到不低于15厘米的要求,因此险象环生。
消防部门提醒,冰面的承重能力无法用肉眼观察,即便是寒冬时节,冰面也存在未冻实、冰层厚度不一的情况,人一旦上冰,随时有塌裂的风险!尤其在流动河道上结冰的冰面,由于河水水位会随着水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冰面下会形成2—3厘米的“真空”。因此,游玩应前往正规冰场,远离野冰。
每逢冬季,一些冰面看似坚固,但也可能暗藏危机,极易发生安全隐患。那么,如果不慎掉进冰窟窿,该如何自救?
上半身趴在水(冰)面上,手掌支撑冰面,双脚迅速交替拍打水面,通过拍打的推进力,慢慢向冰面移动。
上半身趴在冰面上,手掌支撑冰面,通过腰部用力、翻滚身体,将自己的身体在冰面上翻滚,在冰面上借力较大的受力面,同时减少集中受力点,防止二次落水。
假设上半身距离冰面较远,只有手掌可以(接)触到冰面,需要使用上身自救法。上身自救法的技巧,就是使用手脚配合、核心用力、身体放松、双脚浮于水面,手部支撑位置不宜靠前,避免双脚下沉,双手微用力,慢慢向冰面靠近,最后利用翻滚自救法或脚打水法自救脱离水面。
一旦落水,要保持镇定,让头部露出水面,尽量靠近冰面边缘,通过双足打水使身体上浮,蜷成俯卧姿势,登上冰面后,用滚动或爬行的方式慢速到达岸边。在营救落水人员时,应采取趴在冰面上等方式增加自己与冰面的受力面积,一人在冰面施救,其他人站在岸边用绳索进行固定保护。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