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司法部召开“践行司法为民”媒体通气会,介绍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情况。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孙春英表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年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等各类服务1800多万件次,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2021年以来,司法部编制印发《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在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等方面作出专门要求,将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57万个,每年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等各类服务1800多万件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座席2000多个;中国法律服务网和各省级法律服务网全面建成,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公共法律服务上,法援服务民生成效明显。法律援助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各地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落实法律援助法,简化程序和手续,保障困难群众更便利地获得法律援助。

孙春英介绍,特别是在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中,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依托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及时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至11月,安徽、广东、河南等9地共组织办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18万余件。

与此同时,公证服务质量亦逐步提升。澎湃新闻注意到,为进一步完善公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2021年7月,司法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公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指导意见》,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公证费用负担,明确对80岁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服务费用。

截至2021年底,全国设立143家合作制公证机构,整体运行良好。此外,司法部联合外交部在前期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拟在原6个国家6个使领馆基础上,扩大到45个国家82个使领馆,进一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海外中国公民对公证服务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还积极推进司法鉴定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登记管理、退出管理、质量建设、诚信评估、教育培训、执业监督、行业惩戒等制度,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司法鉴定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管理办法,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做得起鉴定。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司法鉴定机构为民办实事12万余件。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有2900多家,司法鉴定人3.7万余名,司法鉴定年度业务量达到280万余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