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体育培训班日趋火爆,“少儿攀岩”“少儿蹦床”“少儿跑酷”等少儿运动层出不穷,然而有关儿童出现运动损伤的报道也时有出现。儿童的体育锻炼项目过早成人化折射出的则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理念,让不少家长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身心俱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这份爱不应该成为负担。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齐头并进才能让孩子飞的更高更好。
除了点满孩子的才艺“技能值”,健全的人格同样重要。成才必先成人,在才华和机遇外,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自信、乐观、坚强、独立、善良、感恩等品格的养成可以帮助孩子长大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这个阶段家长就更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格养成,而不是一味重躯体轻心理、重智力轻人格,不仅为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育。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刻要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首先要做什么人。曾子因为妻子对儿子说的一句“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的玩笑话,执意要将猪杀掉以兑现诺言,便是用实际行动教给孩子“言必行”的诚信理念。其实家长说过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尚不能明辨是非,加上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那么家长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供高质量的爱和陪伴。说教从来都不会有用,只有切实地做出来,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
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校外培训课程。有的家长盲目追求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坚信学的东西越多越难越好,为此大量报班;有的家长抱着别家孩子有我家孩子也要有的想法冲动报班;甚至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替自己圆梦而去报自己认为好、曾经想学的培训班。这些出发点的功利性、目的性过强,最后的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孩子未必能多才多艺,反而可能揠苗助长,摧残孩子身心健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兴趣爱好贵在精而不在多,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1-2门培训课足矣,还得给他们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
学科培训的大戏已经落幕,非学科培训又开始花样百出。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缓解焦虑情绪,接受自己和孩子的平凡,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像奥运冠军谷爱凌妈妈谷燕说的一样,“不必事事追求完美”,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