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对于定居厦门的85岁弟弟高秉涛,台湾87岁老兵高秉涵很是牵挂。他期盼疫情过后,早日来厦门与弟弟见面,牵手同回山东菏泽老家。
“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高秉涵日前表示,两岸都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兵,思念家乡。
高秉涵提起,菏泽现在已经有了机场,他的弟弟定居在厦门,疫情过后、适合回家乡的时候,他要先去厦门看弟弟,然后从厦门坐飞机到菏泽。高秉涵也希望,能够早日从台北转机到自己的家乡。
高秉涵193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3岁随老乡前往台湾。1991年,时年56岁的高秉涵受老乡的临终嘱托,首次将台湾老兵骨灰带回家乡安葬。此后,高秉涵坚持20多年义务寻亲,将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带回家乡,他也因此当选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据新华网早前报道,1992年,高秉涵抱着第一位老兵王士祥的骨灰“回家”。1995年,200多名当年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而来的人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因为赴台时年龄最小,在会里也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老兵们对高秉涵的嘱托就是:“你现在不能死,一定要等我们死了,把我们‘送回家’后才能死。”从那一回开始,抱老兵骨灰“回家”就成了高秉涵的使命。
高秉涵不仅送老兵骨灰回家,每年清明或中秋还陪在世的同乡一道返回大陆故乡。“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去。”高秉涵说,“我抱着那一坛又一坛的,不是老兵的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就让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把海峡填满吧,让以后回家的人路不再遥远。”
2021年,新华社《国家相册》推出《归来哟,归来》微纪录片,高秉涵就是主人公之一。微纪录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是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里长刘德文。因为多年前一位老人临终前的一句话,“里长,能不能帮我把骨灰送回家”,刘德文从此一次次背上沉重的骨灰坛,自费前往大陆各地,将一个个漂泊的魂灵送回生命的原点。
高秉涵和刘德文,一位是20世纪40年代末来台的“外省人”,一位是家族迁台已好几代的“本省人”。他们起初都是接受相熟者托付,而后陌生人慕名而来,他们都义无反顾接下使命。看到《归来哟,归来》,他们回复新华社记者的话竟也是同样的意思:希望疫情尽快过去,还有骨灰等着要送回大陆。
海峡潮声阵阵,历史巨流奔涌,骨肉亲情联结着两岸同胞,割不断、拆不散。高秉涵和刘德文还有一份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亲人离散的悲剧不要重演,后代子孙再不要受动荡飘零的人生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