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会物品整理、清洗、简单烹饪、种植和购物等,初中会理财、木工、电工和养殖等,大学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同时下发中小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明确劳动教育为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本文图均来自“杭州发布”微信公号

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主要是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和家务劳动,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生产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并掌握相关技术;服务性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参加生活性、素质性、社会性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实施指南》明确了浙江省大中小学各阶段劳动教育的任务,小学低年级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如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体验简单生活用品的设计,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小学中高年级以家庭劳动、

农业种植、

传统工艺与手工制作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烹饪、收纳、常见家用器具使用、购物,参加校园保洁、绿化等。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的规划与实践,纸工、编织以及简单的木工和电子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适当参加社区环保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体验图书馆管理等社会性服务劳动等。

在中学阶段:初中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承担一定的烹饪与营养、理财等家政劳动。选择木工、电子、金工等项目,初步经历规划、设计、制作的完整劳动过程。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了解大棚种植、立体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开展文化创意服务劳动;普通高中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创意物化能力。积极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和寝室环境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义工、志愿者服务等,参加学务助理、教务助理、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

明确劳动教育为必修课,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劳动课程,志愿服务安排2学分,与通用技术统筹安排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生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2学分。

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

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各地教育部门应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其中小学、初中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实行家校联动评价,

做到人人过关。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