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国内多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部分地区要求新能源高比例配置储能。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电源侧储能运营的配套市场机制,新能源配置储能出现要么不上、要么上了也大量闲置的情况,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为此,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建议,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科学要求确定储能配置方式和比例,鼓励共享储能模式。同时,明确已配置的电源侧储能独立运营机制,提升储能经济价值,实现新能源与储能的和谐发展。

武钢介绍,目前各地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要求集中在10%-20%之间,但各地电网结构、新能源装机容量、负荷规模等均不同,采用相同的储能配置要求,整体效能差异大。

此外,灵活性资源储能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抽水蓄能、电储能、储氢、储热等模式,而各省对于储能配置要求多提出按照一定功率持续放电时间来要求,如10%、2小时,这些模式均基于电化学储能特点提出。然而,不同区域储能需求不同,均按照电化学储能配置要求提出储能配置方式,没有从系统层面考虑统筹优化,不能充分实现储能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支撑与提升。

当下,随着新能源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新能源项目盈利空间几近于无。新能源配置储能缺乏合理的市场机制和明确的投资回收渠道,导致收益无法覆盖投资成本,给新能源企业带来极大压力。

武钢建议,一是调整储能配置政策,引导储能合理布局。他希望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能够避免当前“一刀切”的储能配置方式,由电网提出科学的配置方案,从而根据区域需求提出储能配置要求,引导储能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促进新能源与储能和谐发展。

二是扩大灵活性资源范畴,鼓励储能灵活配置模式。他建议采用电源侧和高载能负荷测共同承担储能配置,同时改变当前普遍以电化学储能应用模式为主配置要求,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储能模式。

三是建立新能源配置储能市场机制。他建议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需求,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建立适合于新能源配置储能的市场机制,鼓励共享储能模式,明确已配置的电源侧储能独立储能地位,科学评估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服务价值,改变当前储能作为纯粹成本投入而难以价值变现的现状。(作者:计红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