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展览开幕及亮点
2025年4月9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构建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在本校中剧场化身为时光的门户,迎来了由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共同打造的“汉蜀风华·衣冠承礼”课程成果展的盛大开幕。这场文化盛宴,以“非遗传承、 产业牵引,赛训驱动,专创融合”为核心,实现系统化育人创新突破,不仅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创新相交融,更通过展览、演出、创意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沉寂已久的非遗蜀锦与汉服在当下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的两大特色专业,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在此次盛大的结课展中,两大专业以蜀锦与汉服为主题,协同创新,共同展现了他们的教学成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依托《汉服设计与制作》这一课程,从历史典籍和文物纹样中汲取灵感,结合非遗蜀锦、现代的面料与剪裁技术,成功复原、改良并创新了多种蜀锦汉服形制。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则通过对历代妆容、发饰及礼仪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与蜀锦汉服相得益彰的整体形象体系。
02静态与动态展项
静态展览
在静态展览区域,我们精心设置了汉服作品陈列与文化科普墙两个板块。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以《汉服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基石,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手稿与详尽的工艺说明,每一笔一划都透露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对设计的匠心。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则通过深入研究历代妆容、发饰及礼仪,为汉服打造了相得益彰的整体形象设计体系。此外,文化科普墙以生动图文的方式,深入解析了汉服形制的演变历程、纹样的深刻寓意以及其蕴含的历史内涵,为观众搭建起一座通往汉服文化殿堂的桥梁。
动态展演
在动态展演环节中,衣冠载道的风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们身着原创蜀锦汉服,搭配精致的妆容与发型,在古风音乐的伴奏下,走秀演绎了“衣冠载道”的深远意境。此外,还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国赛短片拍摄、音乐学院学生演唱《别君叹》、学生代表创作分享及荣誉证书颁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观众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试穿汉服拍照打卡,亲身体验传统服饰、非遗蜀锦的魅力。
03活动意义与评审
教学与社会意义
此次联展不仅是对课程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承载着重要的教学与社会意义。通过“专家评审、大众票选与商业转化”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我们评选出“最美汉服”,并搭建了作品市场化转化平台,以此推动“以展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改革目标。同时,跨专业的合作模式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我们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学生就业发展筑牢基础,助力更多学子实现职业梦想,创造美好未来。
活动评价与展望
重庆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跃在开幕致辞中,对本次课程结课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同学们在汉服设计和妆造方面的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创意与才华,更体现了两个专业学子在团结协作中追求美的精神。这次展览不仅是课程成果的展示,更是课程育人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他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4学生心得与感悟
服装设计专业心得
“翻阅《舆服志》到亲手裁剪布料,这段旅程让我深刻感受到汉服的‘形制之美’。我的设计以宋代淡雅美学为灵感,融合了丝绸与雪纺的轻盈与质感。主色‘东方既白’象征着黎明微光,绣花工艺则巧妙打破了色彩的单调。当我的作品从工作室走向聚光灯下,我意识到,作为创作者,我们不仅是设计者,更是连接古今文化的‘译者’。”(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石林波)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心得
“看着模特顶着这套妆容造型走上T台,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那一刻我深感设计不仅追求美,更要考虑实际场景的适用性。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不同专业的意见,找到传统形制与现代需求的平衡点。令我惊喜的是,有汉服爱好者当场询问购买定制发饰品,这让我看到文化传承与市场的结合点。展演中的不足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古典人物形象与传统文化,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更具创意和生命力的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王奕心)
这场“汉蜀风华·衣冠承礼”的课程结课展,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它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更激发了我们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愿我们都能以匠心独运的精神,在这条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