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六冲河上水雾升腾,一大早,村民赵银凤便来到化屋广场的小吃一条街,开始一天的忙碌。赵银凤在化屋同心广场旁的木屋小吃街经营了一个小吃屋,售卖土豆、小鱼等小吃。


(资料图)

化屋景区,游人如织。

“今年夏天以来,生意很火爆。小吃街上,游客基本上不间断。”赵银凤介绍,游客多了,生意也更火了。

游船出航的笛声,打破了崖下苗寨的宁静。阳光照进码头,便有游客往来,熙熙攘攘。乘船游览六冲河峡谷风光,来自广州的游客申女士赞不绝口:“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峡谷风光太漂亮了,不枉此行呀……”

徜徉山水间,游客尽情领略乌江源百里画廊的独特魅力。

山,是旅游打卡的秀美青山。

水,是激荡发展的滚滚绿水。

近年来,化屋村以山为笔,以水为墨,大作山水文章,推动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转化成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以生态为基础,以旅游为带动,化屋村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开出了振兴乡村的良方,乡村振兴势头强劲。

化屋村的大棚圣女果。

48岁的尤荣文在六冲河上打拼了一辈子,早年靠在河中捕鱼为生,随着六冲河因捕捞而生态恶化,尤荣文等人转产上岸,村里兴起的旅游业,让尤荣文很快找到了新的生计——摆渡。他和兄弟等人成立了航务公司,在六冲河上摆渡游客,重新在江面上找到了生活。

“以前渡的是自己,现在渡的是客人。”尤荣文介绍,旅游旺季,航船每日要往返化屋码头至鸭池河大桥下六七趟。这些年,化屋村游客越来越多,摆渡生意持续火爆,收入可观。“这辈子可能都和水分不开了。”尤荣文坦言,如今的生活,随着村子的飞速发展而越来越好。

化屋村农家乐。

近几年,随着化屋村旅游火爆发展,越来越多村民像尤荣文等人一样,端上了旅游饭碗,纷纷在家乡就业创业,化屋民宿、餐饮、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今,化屋村有民宿21家、餐饮店39家、旅游公司2家、特色旅游食品加工2家。

旅游这把“金钥匙”,成功打开了化屋村乡村振兴的大门。2022年,化屋村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

化屋村苗绣车间里带有蜡染刺绣元素的服装。

“实践证明,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是化屋村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路径。”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找准路子,化屋村确定了以旅游为龙头,带动村里的黄粑加工、黄牛养殖、黄姜种植和苗绣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化屋村苗绣车间展示厅里,带有蜡染刺绣元素的文具、充电宝、饰品等琳琅满目,游客驻足观赏挑选购买。随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化屋村,化屋苗绣逐渐被更多人熟知,苗绣产业效益也逐步提升。“2022年公司产值已达到180多万元,带动全村20多名绣娘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苗绣车间负责人杨文丽介绍,近年来,为了满足游客对苗绣产品的需求,她带着团队转变思路、精心设计,推动传统苗绣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推出了多种苗绣文创产品,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化屋黄粑。

旅游产业,有效带动了化屋村一二产业发展,2022年度,化屋村合作社发展的黄粑、黄牛、黄姜产业实现盈利100万元,入股村民获得60万元现金分红,收入得到稳定增加。

化屋村群众领取产业发展现金分红。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强化产业振兴助农增收,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许蕾介绍,下一步,化屋村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土特产”优势,推动三产融合,以产业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不断把乡村振兴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