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先行态度,展现先行作为,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贵州,不负殷切嘱托,不负如山厚望,聚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奋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走前列、做表率。
持续着墨,写好“绿水青山”前半篇文章——
(资料图片)
在全国率先建立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贵州拿出强力度、新举措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山更绿、水更清。
盛夏时节,行走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沿岸,晴空万里,水鸟低回,沿岸人民时常感慨:碧波荡漾的母亲河又回来了!很难想象,10多年前,因为“乌江34号泉眼”的肆虐,这里是乌江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从确定污染源到启动艰难的污染治理工程,贵州铁腕缚住34号泉眼这条“毒龙”,乌江总磷浓度大幅下降,干流水质已全面达到Ⅱ类标准。“十三五”期间,贵州不予审批乌江流域建设项目220多个,还依法查处乌江流域环境违法案件1400多件。今年3月1日,《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长江上游贵州重要支流立法保护实现“全覆盖”,开启贵州流域保护法治护航的新时代。
重点着力,写好“金山银山”后半篇文章——
当天蓝、地绿、水清成为贵州人民幸福新“标配”,被国家列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的贵州,守绿换金,生态与经济价值“转换器”跃动而出:2022年2月15日,编号为“0000001”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毕节市黔西市诞生,标志着3.3万余亩树林成为“变现”主体,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
从更广阔的绿色版图去审视,碳票试点和“林业碳票+”稳步推进,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在赤水设立、首张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里林场、首个林业碳票保险落地毕节市、首单草原保险落地关岭……贵州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性探索渐入佳境,绿水青山正日渐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从乌江流域铁腕治污“标本兼治”到探索“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武陵山模式,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花江模式”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贵州路径……近年来,贵州已基本建立起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较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谌晗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