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位年纪轻轻却拥有10年“剪龄”的土家非遗剪纸传承人——陈露露也有一把神奇的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几番折叠、几番剪裁,不到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跃然于纸上。正因为具备娴熟的技巧和土家非遗剪纸的真传,前不久被邀请作为剪纸艺术传承人代表,携带40幅《中华百喜图》赴首都北京参加多彩贵州文旅招商推介会。

成长之路


(相关资料图)

陈露露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大三学生,3月8日下午,刚刚结束课程,她便匆忙来到学校的剪纸工作室创作新的作品集。走进剪纸工作室,十二幅小巧精致的剪纸作品很快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些作品以“喜”字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巧妙的组合成了十二生肖样式,并配以祥云、水波等中国传统纹样,红纸之上动物形象逼真,图腾精美绝伦,透露着浓浓的中国味儿。

据陈露露介绍,这几幅作品的名字叫作《十二生肖抱喜图》,是她12岁时拜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囍文化刻纸非遗传承人张著权为师后,由张老师指导完成的。这十二幅形态优美、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均是她的个人专利。16岁时,根据非遗传承人评选条件,她携带个人作品集和其他相关资料通过了思南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认定,正式成为思南县土家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

从小陈露露就痴迷于剪纸艺术,在别的孩子调皮捣蛋,沉迷游戏的时候,她就已经掌握了图案设计、刻刀制作、裱贴装框等16道制作工艺。至今成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剪起纸来,时常通宵达旦,忘记宿舍的门禁时间、寝室的熄灯时间。她说:“传承非遗技艺,以红纸为引,以刻刀为媒,定格生命中无数个美好的瞬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陈露露除了日常的课业外,她把休闲娱乐时间几乎都留给了剪纸艺术。她穿梭在宿舍、食堂、教学楼的三点一线之间,既保持着优异的课业成绩,又没有放弃剪纸技艺的修炼。每当有人问起她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否会感觉到疲惫时,她总会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这些辛苦,造就了独特的我。”

如今,她的宿舍里,不仅有红色的剪纸作品,还有国内外各式各样的大学生竞赛奖章,但对陈露露而言,双手上陪伴她多年的茧,就是最好的奖章。

探索之旅

有人说,“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如何让非遗技艺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文化永久刻印在大众的脑海中,让非遗项目与市井生活“无缝对接”,是陈露露思考了很久的问题。

大学期间,陈露露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2022年她所在的团队获得德国IF工业设计大赛新秀奖,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该比赛奖项的高校。入校三年来,陈露露组织了《彩剪中国》项目团队紧贴社会痛点,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探索出了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套思路。她们开展非遗公益手工技能培训,建立剪纸体验馆,搭建经济通道,使剪纸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她们还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和相关机构开展非遗传播,推动非遗普及教育,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系列措施与行动,使该项目获得了省教育厅的认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省级一等奖并推送至国赛;在第七、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省级银奖三项、铜奖两项。

2月8日,陈露露作为贵州非遗思南土家剪纸代表之一赴北京参加了多彩贵州文旅招商推介会暨贵荟馆·贵京荟开馆仪式。活动现场,陈露露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且通过这次活动,让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想要将让剪纸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要不断将古老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创新型非遗文创产品,她说,“要让非遗文化从‘云里雾里’到‘一目了然’,才能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当笔者问起她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时,她说:“毕业后,我想组建非遗工作室,呼吁更多喜爱非遗的人加入进来,共同探索剪纸艺术和其他非遗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即将迈入大四的陈露露,她目标明确: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肩负起非遗传承的重任,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开拓出另一片蓝天。

传承之行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门好的技艺若是无法传承,那前人的努力就都浪费了。”陈露露深知非遗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而当她想起曾经跟随师傅张著权为村民开展非遗手工技能培训,为思南百姓寻找脱贫路子,创造再就业机会,她说:“民间剪纸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惠及百姓的一项生存技能。”

“长大后,我便成了你”。进入大学以后,陈露露学着师傅的样子,尝试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刚进入学校她就加入了学校的剪纸工作室,并成为工作室学生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当起了“小老师”,带领对剪纸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们加入到了剪纸艺术的队伍当中,目前陈露露所在的剪纸工作室人数已达20余人。不仅如此,自2021年起,陈露露利用寒暑假前往贵阳多家少儿美术馆进行授课,截至目前,已授课上百场,上千人次听课。

陈露露几乎每次去上课都会“拖堂”,因为学生们常常意犹未尽,总会说“陈老师,能再教我剪一朵小花送给妈妈吗?”“陈老师,可以不可以再教我做个小兔子?”每当这个时候,陈露露都感到十分高兴,一幅幅剪纸作品犹如非遗文化的种子,非遗传承事业必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文/余文捷

视频、图/杨帆 张宇航

视觉/实习生 明雪

编辑/彭芳蓉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