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3:00,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大雪白茫茫的将山路铺满,弯曲的小道上,却突然出现了一排仓促的脚印。

这是村医吕智谋——他正着急地朝一户人家赶去,那里有一名昏迷的病人正等着他救治。

与此同时,海子街镇卫生院院长杨作章紧急拨通了调度电话,安排医院值班医生翟品长等人员迅速出诊,并第一时间联系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据吕智谋了解,这位40来岁的病人,有哮喘基础病史伴随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必须尽快完善检查进行诊断,协助呼吸支持脱离生命危险。


(资料图片)

“目前病人的情况危急,我们院处理不了,必须尽快送往上级医院救治。村医已经先去家里接上病人,做些紧急处理,我们的医生马上出发接上他们送往区医院。”话音落下之际,救护车已一路向前奔去。

一个小时后,在翟品长等人的护送下,病人顺利在区医院得到了进一步诊断与救治。对于杨作章等人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

近半个月来,受新冠病毒感染影响,海子街镇卫生院的日接诊量从200余人次上升至300余人次,多的时候甚至翻了一倍。

值班医生为新入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主要都是来看呼吸系统的,相较往常,老年群体的就诊明显上升。”杨作章说,还好这场“战役”前期准备充足,目前该院不论是药物还是人员设备,都基本能够满足病人所需。

此外,之所以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病人从数十公里外的村寨送到区医院,并全程有医护陪同,还要得益于往常的医疗培训。

据悉,“新十条”后,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便组织全区内开展了多场专题培训,畅通村卫生室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分片为群众提供医疗救治和重症转诊服务。各级医疗救治指挥调度体系全面铺开,基层群众的生命安康便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

“目前,我院综合ICU的床位已从26个扩容至40个,专科ICU的床位从33个扩容至40个,而普通床位则由800个扩容至1000个。”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李德恭表示,为了让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该院每个科室都预留出10%的床位进行危重症抢救,在全院1240名医护人员的坚守下,出住院人数稳定在了日均100余人。

虽然,大部分的医护人员也有身体不适的症状,但是面对突增的求医问诊量,他们却无一人退缩,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彭森林,就是其中一员。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彭森林

“不倒下、不后退。”这是彭森林与同事在“阳”了之后仍旧定下的约定。谈及坚守的意义,他坦言:“当家属用期盼的眼神望着我们,说一切都交给我们时,心中便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人救回来,不辜负这份信任与使命。”

“呼吸机不要撤,随时注意观察病人体征,有情况马上通知我。”在病人床前交代好后,彭森林马不停蹄地向下一个病房走去。虽然工作的地方只有这小小的一层,但是在这里,他和同事们却守住了病人与家属最后的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颖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