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是贵阳古建筑群的代表。陆青剑摄

或雕梁画栋,或飞檐翘角,或红墙青瓦,或吊脚成屋,分布在贵州各地各式各样的古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昭示人文历史的丰富斑斓。朗德苗寨的木吊脚楼映照苗家生活图景,天龙屯堡的大明遗韵折射贵州建省风云,黄平飞云崖的园林古意吟唱旧时光的密林深幽……每一处古建筑群,展示着不同的历史断面。由诸多古建筑组合成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方阵,一砖一瓦一梁一檩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的追问,或明或暗地显示着贵州地域的文化色泽。

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遍布黔地,安顺西秀云山屯本寨、黔东南雷山郎德上寨、毕节织金古城、贵阳开阳马头寨、铜仁松桃寨英古镇、遵义湄潭浙江大学旧址等古建筑群,既是当地文脉的亮眼标签,也是引人探究的人文胜景。


(资料图片)

朗德上寨。巴米尔 摄

“每年夏天,我会来朗德苗寨一次。就是喜欢这里的古建筑和这些建筑散发出来的气息。”上海摄影师大卫满身挂着型号不一的照相机,穿梭在雷山朗德苗寨,对着停留在这些建筑中的景物和人不停地按下快门。喜欢走南闯北的女摄影师巴米尔,对朗德上寨也十分痴迷,在她的眼中,那些古建筑是“从历史深处长出来的”。

朗德上寨的规模不算大,百户人家井然有序地分布于山脚河边。寨子里的房屋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原生态面貌保存完好。拥有“全国首家村寨博物馆”这个响亮的名头,风貌古朴的一栋栋古建筑厥功至伟。吊脚楼、苗族歌舞、苗族银饰,朗德上寨的“宝贝三件套”,如游走的民俗,让“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实至名归。行走在鳞次栉比的建筑间,人们能够感知到绵延不绝的历史气息,以山水为背景的苗族文化,于工艺精细的建筑间熏染着一段苗乡记忆。

在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西隅,掩映着中国现存的古老土司官寨——马头寨。与雷山朗德苗寨截然不同,马头寨的民居很多为干栏式风格,一般为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一正两厢加对厅或照壁,多建于明清时期。古香古色的古木房依山顺势纵横交错,三合院、四合院有规律地分布在两条山脊梁中轴的两侧。这些三合四院的建筑,都是封闭式的石院坝,朝门一律向西开。

俯瞰马头寨。东俊 摄

马头寨建筑的大门、腰门、朝门、栏杆、雕窗乃至家具,散发出清晰可感的古风遗韵。最为亮眼的是万字格雕窗,上刻水车花式浮萍花,是灌溉工具竹筒水车的象征,折射出傍水而居的布依族对水的尊崇和运用。雕窗的外围是福禄寿喜的象征物,即蝙蝠、梅花鹿、寿字匾、龙凤呈祥。这些图案是汉文化与布依文化融合的结晶,体现了布依族先民的智慧。97座民居,2座寺庙,50余米寨墙,1座石拱桥,1座戏楼,2口古井,1000余米古道,诠释着马头寨的前世今生。

坐落在思南县城卢家码头的“周和顺盐号”,是思南古建筑群的代表之一。这个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四合院落,由石库门、对厅、两厢、正房、厨房、盐仓、花园、天井等构成封闭式四合院,有大小居室30余间。院内修建有组织排水系统,外建马头形防火墙,水往院内流,称“四水归堂”,既有排水功能,又寓意“肥水不落他人田”。全木结构,雕刻花草,美轮美奂,古香古色,是思南保护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周和顺盐号”建于清道光年间。邱文 摄

思南的府文庙是贵州保存至今最大的文庙,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包括崇圣、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照壁礼门、德配天地坊等。府文庙内,至今尚有数十块保存完好的《思南府学碑记》《生修文庙碑记》《永禁私派陋弊碑》等明清碑刻,贵州省乌江博物馆就设于其中。

“中国传统建筑所依靠的传统工艺技术,是传统建筑营造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建筑智慧的亮点。贵州的古建筑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也有外来文化相融交织呈现的景观。”古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畅说,这些古建筑既有独立可观的单体美感,也有整体连绵的视觉魅力,是贵州时空变迁的一个折射,同时也是贵州文脉的活态反映。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 付裕欣

编辑/邱奕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