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迎丰收,9月15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大坝上的贵州省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正式迎来了水稻丰收。

无人收割机采收稻谷现场


(资料图)

随着操作人员在手机上轻轻按下,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作响,无人收割机在稻田内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快速收割。转瞬间,一亩稻田便被采收完毕。

通过手机APP显示的无人机收割路线

据了解,无人收割技术即是在原有农用收割机的基础上,安装无人操作设备,完成对农用收割机的通信、定位和操作工作。通过在电脑或手机APP上进行路线规划,在移动网络覆盖的条件下,即可实现远程无人收割。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我们的无人收割机误差可以控制在5——6厘米的范围内,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作业,并且理论上,只要持续给机器加油,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现场操作员王汾兴介绍道。

稻田中的无人收割机

无人收割仅仅只是剑河县实现“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的其中一环。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介绍,“无人农场”通过“云端”管理,掌上操作的方式,让无人机械可覆盖农作物的生产种植每一个环节,将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无人收割机在稻田中作业 村民在稻田边休息

而此前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在全国十几个省启动了20多个“无人农场”建设,剑河县便是2022年贵州省首推的7个“无人农场”中首个启动运营的。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定点帮扶支持下,剑河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农业机械化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人员与村民将稻谷装袋(罗子钧 摄)

为保障粮食作物的高效种植,农业农村部从剑河县传统两段育秧、人工插秧和劳动力短缺的实际出发,通过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为该县首次引进水稻机插秧、精量机直播技术及无人农场技术。

无人收割机(上)与有人收割机(下)联合作业(廖朝元 摄)

据农业农村部挂职剑河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家勇介绍,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下步,剑河县还将持续探索“无人农场”智慧农业,培训本土专业人才,并持续贯彻水稻“双+”发展思路,在“水稻+水产”的基础上再加上秋冬季特色种植,一水两用、水旱轮作、一田多收,以期“一键”解决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问题,努力探索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有效路径。

丰收的南明镇水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