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台盘村网红球场的比赛火了。人从众的火爆人气引发关注,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都发文推荐、点赞。

“村BA”为何吸引那么多人,尤其是当地老百姓呢?近日,记者走进台江县进行采访时,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体育中心主任张斌说:“因为所有人的努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文化体育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期盼和热度。”

爆火后的“村BA” 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相关资料图)

8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台江县台盘村网红球场,虽然球场少了比赛时的激烈对抗,更少了万余名观众的呼声与呐喊,但网红球场依然躁动。

没有比赛的网红球场,台盘青年队正在训练。

刚过9点,台盘村青年队的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场上训练。两名队员在进行一场三分远投训练,两人打赌,进球多的一方将赢得一根雪糕。

最近,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体育中心主任张斌的电话成了热线,打来电话的是湖南、上海等地的俱乐部、体育赛事运营公司等,对方均表示希望合作。

“可以见面聊,但具体需要我们更多谋划。”这是张斌的回复。在他看来,“村BA”火了,但下一步会怎样?如何运营、打造和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品牌?大家应该冷静思考。

张斌认为,“村BA”爆火,是全台江老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台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台江县人民迎来一次又一次新征途。以后,“村BA”不仅是一个赛事,它应该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融合,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布局。

“村BA”吸引万余村民观看。

这里果香、稻壮、鱼美

张斌的冷静思考是有道理的。

距离网红球场不到10分钟车程的山上,梨树枝头挂满果实,果子被橙色袋子套着,几位有经验的村民钻进果林,熟练地将成熟的梨子摘下。

金秋梨丰收,村民忙采摘。

“我种了50亩,现在已逐步成熟。”果农张仁杰告诉记者,在50亩的果园里,大概种了2000株金秋梨。按每株100斤产量算,果园产量可达20万斤。台江金秋梨批发到全国,市场价约为3元一斤。他初步计算,果园今年的产值约为60万元。除掉剪枝、施肥等成本,净收入约为30万元。

台江县苗疆金秋梨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顾问陈有君接受采访时介绍,台江县种植金秋梨有31年历史,目前,全县种植金秋梨达3万余亩,产值约为3.6亿元,带动脱贫户15000多人,人均增收约4500元。

在距离台盘村约一公里的阳芳村,这里的村民是“村BA”的铁粉。凌晨4点比赛结束,百余村民聊着球赛走回家的场景,堪称经典。

8月17日,记者来到阳芳村村口时,看到一块绿油油的稻田里,几名村民正在抓鱼。不一会儿,抓到鱼的村民把鱼儿高高举起,农妇赶紧把桶递上去。

村民正在抓鱼。

台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向记者介绍,村民抓鱼的田里,种植的是优质稻中浙优8号。通过优质稻的种植和科学管理,当地产出的大米从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提升,市场价可达8元至15元一斤,这就是台江县今年提出的“新法种稻”。

稻田里的文章不止于此。台江县山水秀丽、田地肥沃,除了种植优质稻,台江县还提出“古法养鱼”的思路,即在优质稻田里放养鲤鱼、鲫鱼,稻田的水生物和稻花为鱼提供营养,鱼上市后的价格可达25元至35元一斤。

据了解,2022年台江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8.9万亩,主要推广华浙优210、宜香优2115、中浙优8号三个品种,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

同时,台江县以台盘乡、排羊乡、南宫乡和台拱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5个乡镇街道,以稻为主,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稻鱼”“稻虾”“鱼鸭”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今年累计发放鱼种150万斤、鱼苗1.2亿尾。

通过“新法种稻”、“古法养鱼”这样的生态立体经济种养模式,让农民的土地达到双赢。

欢迎“村BA”球迷来旅游

因为推进4A景区创建,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英已坚守在台江县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10余天。

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广场上的“赠马鞍”雕塑。

在唐英看来,“村BA”火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篮球文化的结合,造就了浓烈而特有的篮球氛围,这是“村BA“火出圈的原因之一。

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核心区域航拍图。

“比如停车场的建设、公厕的完善、旅游产品的销售、体育设施的升级等。”大量游客突然涌入这个小山村,除了关注赛事本身,作为当地文体旅游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唐英关注得更多。在她看来,“村BA”的爆火,也是对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目前,手头最吃紧的是台江县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的推进工作。唐英带着记者一行人,参观了台江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旅客服务中心、红色文化广场、红军长征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等。

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广场。

唐英介绍,景区民族文化浓郁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每年的“姊妹节”最重要的环节——踩鼓活动,就在施洞举办。

当地巧夺天工的苗族服饰、苗绣、织锦,技艺精湛的苗族银饰锻制等9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独木龙舟节、苗族“姊妹节”分别被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长滩苗族妇女刺绣技艺巧夺天工。她们除了自己刺绣,还会接到村里承接后分配的订单。

同时,施洞曾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红军长征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旧址”及“红军清水江渡口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滩是台江县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通过对景区的打造,唐英明显感到,当地老百姓的基础生活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随着景区对当地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增强了施洞人民的文化自信。

“南北融合,整体推进。”唐英告诉记者,“村BA”所在地与现在打造的台江县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属于台江北线,是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主要体验地。同时,还是台江的特色产业和精品水果分布地,北线是当地的避暑胜地区域。

“欢迎来年再到台江观看‘村BA’的游客,来看球的同时,再深度体验台江特有的浓郁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采访最后,唐英底气十足地向记者畅想了来年“村BA”的场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廖尚海

编辑 张谌

二审 刘钢

校检 张欢

三审 赵宏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