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贵州遵义——革命老区展新颜》,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与贵阳唱好‘双城记’,革命老区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具体报道如下:

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十年间,贵州省遵义市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资料图片)

“十年来,遵义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与贵阳唱好‘双城记’,革命老区闯出一条发展新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李睿说。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势头强劲

走进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松源社区,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卫生院、幼儿园、超市、小卖部、饭店等一应俱全,这是当地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聊起如今的生活,71岁的王训尧直言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王训尧的老家在新蒲新区永乐镇新民村,因为儿子、儿媳患有残疾,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走两个小时山路送孙子上学,然后再返回务农。

2017年底,王训尧一家搬进松源社区,孙子的读书问题解决了,自己和妻子就近当起清洁工,儿子和儿媳看病吃药能报销,家庭负担减轻了,生活有了盼头。

遵义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市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遵义创造了“三个第一”,即:赤水是全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正安是全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遵义是全省第一个整市脱贫的市州。

十年来,遵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年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10年前的3倍。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白酒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茶叶、辣椒种植面积居地级市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1.6万元,群众腰包越来越鼓。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两条底线

漫步赤水河上游的五马河,时常可以看到身穿蓝色马甲的群众,沿着河岸捡拾垃圾,向周边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他们是仁怀市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员。

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也是赤水河重点生态保护区。2017年,五马镇400多名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开展常态化巡河。“以前的五马河沿岸有不少污染企业,河道散发着刺鼻气味。通过持续治理,河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体以上,来遛弯的人也多了。”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说。

十年来,遵义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乌江、赤水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12%,县城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眼下正值暑假,遵义会议会址吸引了许多学生参观。为了讲好遵义故事,除了专职讲解员,还活跃着一群“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

14岁的张瑞凝从小学二年级起,便成了遵义会议会址的讲解员。每逢节假日,她总会穿戴整齐,系上红领巾,走进红色文化场馆,声情并茂地向游客宣讲红军长征故事。“作为一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能把家乡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非常骄傲。”张瑞凝说。

截至目前,遵义全市共培养8至14岁“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1500余人。

十年来,遵义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之魂,不断加强红色遗存保护开发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一批红色遗存提档升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高山清渠》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纷纷涌现。在红色基因孕育下、在革命精神感召下,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等一批先进典型。

遵义还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心、矢志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绩。在红色基因的浸润、革命精神的激励下,遵义干部群众满怀信心,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吴一凡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