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风,清凉宜人。“自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房间都会被订满。”石阡县枫溪乡鸳鸯湖村云林侗天林下民宿负责人杨豪介绍说。

今年5月17日,铜仁市石阡县枫溪乡鸳鸯湖村林下民宿正式试营业。云林侗天建设项目是由林下特色旅游项目、侗族风情民宿、林下食用菌产业项目共同构成,是由“政府+村集体+企业”共建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惠民项目。这项目,不仅延伸拓展鸳鸯湖村的产业链,还增加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机会与群众的增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充分利用该乡闲置资源,探索“菌稻”和“菌果”共生模式,发展食用菌。从林下仿生食用菌延伸到大棚、延伸到水果基地种植,充分吸取林下经济成功经验,把林下菌做强、林下药做活,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菌药发展道路。同时,依托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林下旅游休闲民宿,形成产业、旅游和康养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

此外,该乡还抓住省农科院选派干部驻村帮扶优势,积极争取更多技术支持。按照“产业+农户+专家”的模式,建立林下种养植农技专家库,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结合乡内基地“内培”+乡外企业“外派”,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助力形成“土专家”队伍。2021年以来,全乡共组织人才下田间、进林间培训达1000余人次,选派5人前往省农科院、织金等菌药基地学习。

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工作举措,积极引进1家有实力、有技术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参与带头发展,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鼓励农户以资金、技术、资源等方式入股,真正做到林下产业实现实体化运行,整体呈现规模大、技术优、成效好的示范基地。目前,已有6户入股32万元投入鸳鸯湖村林下产业。

“林下‘菌药轮作’模式,不仅美了生态,还富了百姓。”鸳鸯湖村党支部书记腾建康自信满满地说。

据了解,该乡党政班子集体决策,以203省道为主线,率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东药西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路,全乡已发展林菌700亩,鱼腥草100亩,黄柏400亩,黄精500亩,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400余人,群众增收4000余元,12个村林下经济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铜仁市石阡县枫香乡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建成以鸳鸯湖为核心的林菌、林药、林景的林下经济产业带,探索发展林下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尹洁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韦一茜

三审 王璐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