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晚期,英国一个穷困潦倒的小众作家乔治·吉辛认为科技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在文明的假面具下恢复了野蛮”。

世界首富马斯克显然没有乔治·吉辛这种“偏见”。

6月22日,马斯克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表示,9月30日特斯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代号“擎天柱”。


(资料图片)

“擎天柱”身高1.72m,重量57kg,与成年人类体型差不多,负载20kg,行动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8公里,售价约16万人民币。

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到底有什么用?

马斯克的解释很有画面感,“擎天柱”将代替人类做重复、无聊或危险的工作,擎天柱最终解决全球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未来“擎天柱”还会走进家庭之中,跑跑杂货店、做做家务活。

有网友脑补“擎天柱”未来可用于“养老送终”。

也有网友担心,人类既然造出了“擎天柱”,会不会也造出“威震天”?

人形机器人由钢筋铁骨造就,有两手两腿,适应全地形行动,拥有算力极强的人工智能,谁能阻止人形机器人不会用于战争?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反对滥用智能机器人。

赫拉利在其著作《未来简史》里提到,智能机器人上岗,大量的人类会被挤出就业市场,财富集中在少数公司和几个亿万富翁手上。

被机器人代替的人,成为“无用阶级”,整日无所事事,埋下更多社会隐患。

有观点认为,担心机器人抢饭碗是杞人忧天,智能机器人只代替人类做低技能工作,人类可以转岗到更有价值的高技能工作中。

赫拉利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被智能机器人代替的超市收银员,不可能转岗成为专业财经咨询师,或者专业医生。

人形机器人会不会变成“威震天”?找不到答案。

不过,等到危机爆发,再去寻找答案,就太迟了。

文/漫画 周滔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