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标本。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们的手机相册里,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历史跨越、承载着时代华章、定格住幸福账单。《代表相册“看变化”》系列报道,透过代表取材于田间地头、拍摄于生产一线的鲜活影像,展现贵州发展这五年不平凡故事。

杜玲:路通了,老百姓生活像蜜一样甜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岩孔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玲的手机相册里,有这样两张照片:

一张有些许模糊,在一条土路上,有人拿着工具在测量道路宽度,路两旁架着木板。

另外一张照片,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掩映于青山之间,一条通组路蜿蜒进入大山深处。

“岩孔坝村过去五年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其中路是最大的变化之一,前一张照片是五年前准备硬化通组公路的场景,后一张是岩孔坝现在的样子。”杜玲说。

岩孔坝村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全村六个村民组有四个组在山上,除了靠近326国道的两个村民组,其他村民出行极为不便。

“下雨就是稀泥路,外来媳妇留不住。”杜玲的记忆中,原来的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劳动力几乎全部都外出务工,路不仅限制住了岩孔坝人的脚步,更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岩孔坝村发展的路上。

岩孔坝之变,始于路。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着力破解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于2017年8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并用不到两年时间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惠及近4万个村寨1200万农村人口。

乘着全省大决战的东风,岩孔坝村通组公路从2017年不足五公里,变成如今的18公里,还有更多联户路像毛细血管一样联通各家各户。

路通了,产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目前岩孔坝发展了辣椒、高粱、蔬菜的产业,村集体资产从2017年的零积累跃升到现在的500余万元。

“产业大发展,人才也回流了。”杜玲介绍,目前外出的劳动力80%选择回到家乡,大家都选择就近务工或者发展产业。

在杜玲的带动下,岩孔村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和老百姓传统养殖蜜蜂的经验,成功打造了蜂蜜产业的“翠芽蜜”品牌,目前已初具规模。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就像我们发展的蜂蜜产业一样甜。”杜玲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李海钦

海报设计/韩龙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