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浸润红色历史文化的热土,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

这里,就是地处武陵山腹地“古邑沿河,乌江要津”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该县辖22个乡镇(街道),451个村(社区),总人口69万,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强组织聚共识 ,奏响“主题曲”。在“统”上发力,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高位组织、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在“聚”上给力,该县各成员单位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专班,结合职能职责细化了工作方案。同时,组织人员外出观摩学习、借鉴经验,凝聚强大创建工作共识。在“督”上用力,该县制定《督查方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政治巡察、年度目标考核和综合督查,推动工作责任有效落实。

建机制压责任,奏响“进行曲”。在“细”上加码,按照国家民委新修订的测评指标体系要求,该县细化各项指标,制定反向扣分标准和《“七进”工作方案》,分类明确内容、标准及要求。在“量”上添重。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量化,创建办按月明确重点工作,清单化督促完成。在“责”上增压,该县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按照成员单位、县直牵头责任部门的方式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牵头领导和责任人,切实避免交叉推诿和责任落空。

抓调度重保障,奏响“协奏曲”。以“联”字为纲,该县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分析形势、通报情况,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相关问题。以“测”字为度。该县建立精准监测评估机制,重点在创建启动阶段、全面推进阶段、总结提升阶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明查、暗访和调研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沿河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有效整合,全力支持各乡镇(街道)项目化开展创建工作。

张国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编辑 韦一茜

二审 李劼

三审 王璐瑶

推荐内容